???? ????
您當前所在位置: 首頁 > 重點領域信息公開 > 民政信息公開 > 社會救助信息
    選擇字體:  [               ] 雙擊自動滾屏 關閉
打印
【失效】【法律法規(guī)】惠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fā)《惠州市臨時救助實施辦法(試行)》的通知

  
  HFGS—2015—11
  惠府辦〔2015〕9號



各縣、區(qū)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惠州市臨時救助實施辦法(試行)》業(yè)經十一屆95次市政府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現印發(fā)實施,請遵照執(zhí)行。




  惠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5年4月20日







 惠州市臨時救助實施辦法(試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進一步發(fā)揮社會救助托底線、救急難的作用,解決城鄉(xiāng)困難群眾突發(fā)性、緊迫性、臨時性基本生活困難,根據國務院《社會救助暫行辦法》(國務院令第649號)、《國務院關于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制度的通知》(國發(fā)〔2014〕47號)和《廣東省臨時救助暫行辦法》(粵府辦〔2015〕3號),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辦法。
  第二條  本實施辦法所稱臨時救助,是指政府對遭遇突發(fā)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會救助制度暫時無法覆蓋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暫時仍有嚴重困難的家庭或個人給予的應急性、過渡性的救助。
  第三條  臨時救助工作原則。
  (一)堅持應救盡救,確保有困難的群眾都能求助有門,并按規(guī)定得到及時救助;
  (二)堅持適度救助,著眼解決基本生活困難、擺脫臨時困境,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
  (三)堅持公開公正,做到政策公開、過程透明、結果公正;
  (四)堅持制度銜接,加強各項保障、救助制度的有效銜接;
  (五)堅持資源統(tǒng)籌,促進政府救助、社會幫扶、家庭自救有機結合。
  第四條  臨時救助制度實行人民政府負責制。縣(區(qū))人民政府是所轄行政區(qū)域內臨時救助工作的責任主體。
  市民政部門統(tǒng)籌開展全市臨時救助工作,縣(區(qū))民政部門負責本轄區(qū)內臨時救助的組織實施工作。市、縣(區(qū))財政部門負責臨時救助資金的籌措管理工作;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教育、公安、住房和城鄉(xiāng)規(guī)劃建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臨時救助工作。



第二章  救助對象和標準


  第五條  救助對象分為家庭對象和個人對象。
  (一)家庭對象。因火災、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家庭成員突發(fā)重大疾病等原因,導致基本生活暫時出現嚴重困難的家庭;因生活必需支出突然增加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導致基本生活暫時出現嚴重困難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遭遇其他特殊困難的家庭。
  (二)個人對象。因生活必需支出突然增加,導致暫時出現嚴重困難的特困供養(yǎng)人員(農村五保對象、城鎮(zhèn)“三無”人員、孤兒);因遭遇火災、交通事故、突發(fā)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困難,暫時無法得到家庭支持(與家庭成員失去聯系),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個人。其中,符合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條件的,由縣(區(qū))人民政府按有關規(guī)定提供臨時食宿、急病救治、協(xié)助返回等救助。
  第六條  救助標準視救助對象的困難程度實行分類救助。
  (一)家庭成員中有人遭遇火災、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在扣除各種賠償、保險、救助補助資金(含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后負擔仍然較重,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視家庭困難程度,一次性給予適當救助,最高不超過8000元;
  (二)家庭成員中有人患危重疾病,在扣除各種醫(yī)療保險、醫(yī)療救助和其他社會幫困救助資金后負擔仍然較重,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視家庭困難程度,一次性給予適當救助,最高不超過8000元;
  (三)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因生活必需支出突然增加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導致基本生活暫時出現嚴重困難的,視家庭困難程度,一次性給予適當救助,最高不超過5000元,或采取發(fā)放衣物、食品等方式予以救助;
  (四)其他臨時性特殊原因造成家庭生活特別困難的城鄉(xiāng)困難家庭,經其他救助措施幫扶后,基本生活仍然難以維持的,視家庭困難程度,一次性給予適當救助,最高不超過5000元,或采取發(fā)放衣物、食品等方式予以救助;
  (五)享受政府供養(yǎng)的特困人員(農村五保對象、城鎮(zhèn)“三無”人員、孤兒),因疾病治療、生活不能自理等原因,在享受政府提供的基本生活、醫(yī)療照顧后仍出現困難的,視困難程度,一次性給予適當救助,最高不超過8000元;
  (六)個人因遭遇火災、交通事故、突發(fā)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困難,暫時無法得到家庭支持,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視困難程度,一次性給予適當救助,最高不超過5000元,或采取發(fā)放衣物、食品等方式予以救助。
  第七條  臨時救助屬一次性救助,原則上一個家庭或個人同一事由一年內只能申請享受一次救助。在不同時間段因不同原因導致基本生活困難的家庭或個人重復申請臨時救助,一年內不得超過兩次。同一申請中上述情況疊加的,可視家庭或個人生活困難程度,在疊加項最高救助限額之和的范圍內,一次性給予適當救助。
  第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不予實施臨時救助:
  (一)危害國家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共安全以及參與政府明令禁止的非法組織活動導致個人生活困難的;
  (二)家庭有就業(yè)能力的人員,無正當理由拒絕就業(yè),不自食其力的;
   (三)有法定贍養(yǎng)(扶養(yǎng)、撫養(yǎng))人且有贍養(yǎng)(扶養(yǎng)、撫養(yǎng))能力而未履行義務的;
  (四) 因勞資糾紛有明確責任人且責任人有能力支付的;
  (五) 拒絕管理機關工作人員調查,隱瞞或不提供家庭或個人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
  (六)縣(區(qū))以上民政部門依法認定不應給予救助的其他情形。




第三章  救助申請、審核和審批程序


  第九條  申請受理。
  (一)依申請受理。凡認為符合救助條件的城鄉(xiāng)居民家庭或個人均可以向所在地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提出臨時救助申請;因病殘、年老體弱等原因不能自行申請的,可委托村(居)民委員會或其他單位、個人代為提出臨時救助申請。對于具有本地戶籍,或持有當地居住證的,由當地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受理。
  對于上述情形以外的,當地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協(xié)助其向市、縣級人民政府設立的救助管理機構(即救助管理站、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等)申請救助。
  申請臨時救助,應按規(guī)定提交相關證明材料,無正當理由,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不得拒絕受理;申請材料不齊備的,應當一次性告知申請人或被委托人補齊所有規(guī)定的材料。申請材料包括:
  1.填寫《臨時救助申請審核審批表》;
  2.填寫《臨時救助承諾書》;
  3.提供申請人《居民身份證》、《戶口簿》復印件(原件查驗);
  4.提供鄉(xiāng)鎮(zhèn)及以上醫(yī)療機構出具的疾病診斷、醫(yī)療費用材料;公安部門出具的火災、交通事故材料,及《殘疾人證》、《失業(yè)證》復印件(原件查驗)等證明材料;
  5.委托申請的,提供《申請委托書》;委托個人辦理的,還需提供被委托人《居民身份證》復印件(原件查驗);
  6.因情況緊急無法在申請時提供相關證明材料的,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可先行受理。
  (二)主動發(fā)現受理。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村(居)民委員會要及時核實轄區(qū)居民遭遇突發(fā)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特殊情況,幫助有困難的家庭或個人提出救助申請。
  公安、城管執(zhí)法等部門在執(zhí)法中發(fā)現身處困境的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等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以及失去主動求助能力的危重病人等,應主動采取必要措施,幫助其脫離困境。
  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或縣(區(qū))民政部門、救助管理機構在發(fā)現或接到有關部門、社會組織、公民個人報告救助線索后,應主動核查情況,對于其中符合臨時救助條件的,應協(xié)助其申請救助并受理。
  第十條  審核審批。
  (一)一般程序。
  審核。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在受理申請后5個工作日內,在村(居)民委員會協(xié)助下,對臨時救助申請人的家庭經濟狀況、人口狀況、遭遇困難類型等逐一調查,視情組織民主評議,提出審核意見,并在申請人戶籍所在地(或居住地)的村(居)民委員會張榜公示3日且無異議后,報縣(區(qū))民政部門審批。對申請臨時救助的非本地戶籍居民,戶籍所在地縣(區(qū))民政部門應配合做好有關審核工作。
  審批。縣(區(qū))民政部門根據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提交的審核意見和相關材料,在3個工作日內作出審批決定。批準給予臨時救助的,應同時確定救助方式和金額,并實施救助;不予批準的,應在3個工作日內,通過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書面告知申請人并說明理由。
  獲得臨時救助居民的情況,應當在救助對象戶籍所在地(或居住地)的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和村(居)委會進行為期半年的公示。
  縣(區(qū))民政部門應每季度將救助對象審批情況報市民政部門備案。
  救助金額在500元及以下的(具體金額由縣(區(qū))民政部門根據當地實際決定),縣(區(qū))民政部門可以委托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審批,審批決定應報縣(區(qū))民政部門備案。縣(區(qū))民政部門原則上根據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常住人口按一定比例分別下撥委托審批的臨時救助資金。
  對于不持有當地居住證的非本地戶籍人員,縣(區(qū))民政部門、救助管理機構可以按生活無著人員救助管理有關規(guī)定審核審批,提供救助。
  (二)緊急程序。對于情況緊急、需立即采取措施以防止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或無法改變的嚴重后果的,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縣(區(qū))民政部門應先行救助,并在救助后10個工作日內補辦申請審批手續(xù),救助情況在救助對象的戶籍所在地(或居住地)的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和村(居)民委員會進行為期1年的公示。




第四章  救助方式


  第十一條  對符合條件的救助對象,可采取以下救助方式:
  (一)發(fā)放臨時救助金。各級應全面推行臨時救助金社會化發(fā)放,按照財政國庫管理制度將臨時救助金直接支付到救助對象個人賬戶,確保救助金足額、及時發(fā)放到位。必要時,可直接發(fā)放現金。
  (二)發(fā)放實物。根據臨時救助標準和救助對象基本生活需要,可采取發(fā)放衣物、食品、飲用水,提供臨時住所等方式予以救助。對于采取實物發(fā)放形式的,除緊急情況外,應嚴格按照政府采購制度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三)提供轉介服務。對給予臨時救助金、實物救助后,仍不能解決臨時救助對象困難的,可分情況提供轉介服務。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或醫(yī)療、教育、住房、就業(yè)等專項救助條件的,有關部門要協(xié)助其申請;對需要公益慈善組織、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等通過慈善項目、發(fā)動社會募捐、提供專業(yè)服務、志愿服務等形式給予幫扶的,應及時轉介。



第五章  救助資金籌集和管理


  第十二條  市、縣(區(qū))人民政府應將臨時救助資金和臨時救助工作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臨時救助資金來源包括:
  (一)上級補助。
  (二)本級財政預算安排。市級財政按本行政區(qū)域常住人口每人每年1元的標準;縣(區(qū))級財政按所轄行政區(qū)域常住人口每人每年2元的標準安排臨時救助資金。臨時救助任務較重的縣(區(qū))應適當增加本級救助資金。城鄉(xiāng)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有結余的地方,可安排部分資金用于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的臨時救助支出。臨時救助工作經費納入社會救助工作經費統(tǒng)籌考慮,列入預算安排予以保障。
  (三)福彩公益金投入。市級、縣(區(qū))級每年應從福彩公益金中安排一定比例作為臨時救助資金。
  (四)社會捐助資金。鼓勵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向民政部門或受民政部門委托的慈善機構為臨時救助提供資金捐助。
  第十三條  臨時救助資金實行專戶儲存,專賬管理、專款專用,年度結余資金轉下年使用,不得挪作他用。年度預算資金不足應依法及時追加,確保實際需要。

第六章  社會力量參與


  第十四條  充分發(fā)揮群眾團體、社會組織尤其是公益慈善組織、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和企事業(yè)單位、志愿者隊伍等社會力量資源豐富、方法靈活、形式多樣的特點,通過委托、承包、采購等方式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鼓勵、支持其參與臨時救助。動員、引導具有影響力的公益慈善組織、大中型企業(yè)等設立專項公益基金,在民政部門的統(tǒng)籌協(xié)調下有序開展臨時救助。
  第十五條  公益慈善組織、社會工作服務機構、企事業(yè)單位、志愿者隊伍等社會力量可以利用自身優(yōu)勢,在對象發(fā)現、專業(yè)服務、發(fā)動社會募捐等方面發(fā)揮積極作用。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的,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享受財政補貼、稅收優(yōu)惠、費用減免等政策。




第七章 監(jiān)督和處罰


  第十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建立健全臨時救助制度監(jiān)督檢查機制。民政、財政部門應會同有關部門將臨時救助制度落實情況作為督查督辦的重點內容,定期組織開展專項檢查。財政、審計、監(jiān)察部門應加強對臨時救助資金管理使用情況的監(jiān)督檢查,防止擠占、挪用、套取等違紀違法現象發(fā)生。
  第十七條  臨時救助對象不如實申報家庭財產、收入狀況,提供虛假證明,采取欺瞞等手段騙取臨時救助資金的,追回冒領資金,取消當事人申請臨時救助的資格,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處理。
  第十八條  對因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濫用職權違規(guī)辦理臨時救助或貪污、挪用、扣壓、拖欠臨時救助金的經辦機構和人員,嚴肅追究有關機構和人員的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章  附  則


  第十九條  因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wèi)生、社會安全等突發(fā)公共事件,需要開展緊急轉移安置和基本生活救助,以及屬于疾病應急救助范圍的,按照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第二十條  縣(區(qū))人民政府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實施細則。
  第二十一條  本實施辦法自印發(fā)之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

相關附件:
來源: 惠州市民政局 時間: 2016-11-2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看一级毛片女人洗澡| 日本漂亮继坶中文字幕| 国产大学生粉嫩无套流白浆| 久章草在线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 中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黑人3p波多野结衣在线观看|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高清mv|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亚洲18在线天美| 免费澳门一级毛片| h视频在线免费看| 992tv成人影院|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一卡二卡3卡4卡四卡在线|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 美妇乱人伦交换小说| 成人18xxxx网站| 免费毛片a线观看| 97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欧美成人xxx| 国产成人在线网址| 中文字幕日韩专区精品系列| 制服丝袜一区在线| 最近日本免费观看高清视频| 国产伦理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奇米色影视 |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尤物| 91福利视频一区| 最近韩国电影免费高清播放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一区|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欧美|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精品国内自产拍在线视频| 天天影视综合网色综合国产| 国产午夜av秒播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三级在线不卡| jizzjizz中国护士第一次| 欧美日韩黄色大片| 国产日产卡一卡二乱码|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