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炒豆角、胡蘿卜燉鴨、蒸水蛋、菜心……中午時分,位于惠城區橋西街道南門路的惠民九如康養中心長者飯堂里熙熙攘攘,幾十位老人有序排隊打飯,三五成群圍坐飯桌前,吃著豐富的飯菜,興致勃勃地聊著天。 “這里的飯菜類別豐富、營養搭配,我來這里吃飯快10個月了,他們都說我氣色變好了,也長胖了些。”85歲的王玉玲說,自從在該長者飯堂用餐后,她再也不需要為每天三餐吃什么而發愁了,還給她走出家門、豐富生活留出更多時間。 據悉,為讓老人食有所依、老有所樂,近年來,惠州市積極推進長者飯堂建設,構建依托鎮(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單位食堂、愛心組織和愛心人士共同參與的老年助餐配餐服務點,努力讓老年人在熱乎飯中吃出幸福滋味。 “這里的用餐干凈衛生,口味也好,只要不是刮風下雨,我每天都來這里吃午飯。小小的一餐飯,給我們老年生活增添一份小幸福。”今年90歲的老爺爺陸尚柏說,白天兒子、孫子去上班,他每天就在保姆的陪伴下到附近公園散散步,散完步就到長者飯堂用餐,十分方便。 2022年7月底,惠民九如康養中心正式揭牌運營,打通了周邊長者養老服務的“最后一公里”。與此同時,該中心內的“九如軒”長者飯堂開始運營,既為院內在住老人及工作人員提供餐飲,也成為周邊長者用餐的好去處。該飯堂占地約300平方米,以獨特的嶺南風格裝飾一新,環境寬敞怡人。據統計,今年5月、6月和7月,該飯堂每月用餐分別為1162人次、1844人次和2500人次,用餐人次呈明顯遞增趨勢。

△每到中午時分,惠民九如康養中心長者飯堂里吸引數十位老人到此就餐 “飯堂的食材我們都是當天采購的,以確保新鮮。針對老人的用餐習慣,我們還適時調整菜單,每天中午都提供兩葷兩素一湯。”惠民九如康養中心總經理黃麗麗介紹說,60歲以上的老人用餐,可享受政府每天一餐的5元補助。享受補助后,老人吃兩葷兩素只需要自付10元,吃一葷一素只需要自付5元,價格很優惠。長者飯堂自開業后,每天都有好幾十位老人前來就餐、拉家常。相互熟悉了、話題多了,老人們的精神狀態也越來越好。 據了解,除提供堂食外,“九如軒”長者飯堂還為社會老人提供助餐配餐服務。截至目前,該長者飯堂已提供配餐100多份,有效解決了部分居家養老的老年人吃飯難問題。 “有了這個飯堂,我基本每天中午都過來吃飯”“飯菜味道不錯,關鍵是干凈衛生”……中午時分,記者來到位于惠城區江南街道園嶺社區惠民綜合服務中心內的長者飯堂,聽到不少就餐長者的好評。 70歲的黃俊安住在離長者飯堂“走過來兩三分鐘”的地方,他幾乎每天中午都會帶著餐盒來打兩份飯。“我是這里的‘鐵粉’,長者飯堂開業后我就經常來。”黃俊安說,白天就他和老伴兩個人在家,煮飯也麻煩,“在這里只要花16元就可解決吃飯問題,還不用自己買菜做飯,方便得很。”

△惠城區江南街道園嶺社區長者飯堂每天中午吸引不少住在附近的長者前來就餐 據悉,園嶺社區惠民綜合服務中心于去年初投入使用,該中心設有健康之家、長者之家、康園中心等活動場地,主要服務居住在園嶺社區及周邊的長者、殘疾人、未成年人等群體。去年8月,長者飯堂開放后,住在周邊的不少長者和居民都會選擇來到這里就餐。 園嶺社區惠民綜合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楊燕平介紹,長者飯堂約100平方米,能同時容納30多人就餐,長者飯堂每天提供兩葷兩素共4種菜品,長者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一葷兩素、兩葷一素、兩葷兩素三種套餐,套餐均配例湯和米飯,價格分別為10元、13元和15元,其中惠城區戶籍60歲以上長者持有效身份證登記后,每天可享受5元補貼,即上述套餐分別只需支付5元、8元和10元。 “長者飯堂開業以來,已經有800多位長者登記了。”楊燕平說,目前,長者飯堂每天供應80~100份餐食,其中30多份配送到龍豐街道長者照護之家。 俗話都說:“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而在仲愷高新區,一群困難鄉村老人近年來卻真的吃上了“免費的午餐”。 “當當當……當當當……”7月19日中午時分,仲愷高新區陳江街道青春村塘蓮村民小組的獨居老人李春友一手端起不銹鋼臉盆,一手握著一把廢舊鍋鏟,敲出響徹村莊的聲音。敲完,她深吸一口氣后大聲喊:“飯來咯!”聽到聲音,村里的困難老人陸續到她家門口取餐,一時間十分熱鬧。 李春友和鄰居們的飯菜是由惠州仲愷高新區雨花公益互助會免費提供和配送的。該互助會成立于2016年7月,是一年365天每天不停歇的公益餐桌慈善組織,專門為70歲以上的鄉村困難老人助老配餐。通過助餐配餐這一抓手,志愿者們深入了解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將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相結合,為老人提供精神慰藉、文化娛樂等多類服務。
 △仲愷高新區雨花公益互助會志愿者給長者送餐
“老伴走了十多年了,我一個人住,原來很少與他人溝通。”李春友說,她本是村里的獨居老人,以前經常關門閉戶,很少與其他人來往。自從有志愿者給她送餐后,她不僅每天都打開家門,既吃上了熱乎乎的飯菜,還可以跟他們聊聊天,感覺也不那么孤獨了,“真是謝謝他們,很關心老人,而我沒有什么可以‘打賞’他們的……” 類似的助老送餐對象還有很多,如青春村羅庚盤村小組的106歲鄧彩香和她年近八旬的兒子黃巖養、癱瘓30多年的黃金柱及照料他的妻子溫長妹、塘蓮村民小組93歲的獨居老人徐蓮香等。 “以前鄉村里的困難老人需要早起,到市場購買食材再自己做飯,這對于年紀大或者腿腳不方便的老人非常不方便,每天吃飯都成了他們的難題。”仲愷高新區雨花公益互助會負責人朱慧莉說,為解決老人的難題,她將自己原來經營的一家農家樂改造成“愛心餐廳”,免費給鄉村老人提供一頓熱乎的午餐。 如今,雨花公益互助會已擁有會員83名,志愿者300多名。他們以“讓天下老人都能吃上有尊嚴的一餐飯”為愿景,開展助老送餐到家服務,服務范圍涵蓋整個仲愷高新區,從2016年至今,累計助餐、送餐約37.8萬份。餐費方面,除去政府補貼的每年20萬元,他們每年通過公益項目等方式自籌30多萬元,全部用于老人用餐。 “干凈、衛生是長者用餐的重要原則。”朱慧莉說,為長者烹飪的飯菜以清淡、利于消化為原則,每天會換著花樣,努力讓老人在吃飽的同時,也能吃出健康、幸福。同時,志愿者在送餐時還深入挖掘老人一些個性化需求,不斷拓展居家養老服務內涵,進一步滿足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 
△仲愷高新區雨花公益互助會的餐食葷素搭配,且充分考慮老年人的口味 延伸閱讀 惠州市今年擬打造3個市級長者飯堂示范點 據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惠州市民政局出臺《惠州市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示范中心建設及老年“大助餐”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等相關文件,明確各縣(區)探索構建助餐服務體系,對本市戶籍60周歲以上老年人助餐服務予以資金扶持,補貼標準不得低于每人每餐5元。2022年,印發實施《惠州市養老服務補貼辦法》,明確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機構應具備助餐服務等功能,規范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機構運營補貼,建設運營惠州市老年照護之家和老年服務站分別給予一次性補貼10萬元、5萬元。 近年來,惠州市加快推進“長者飯堂”建設,累計投入約700萬元建設運營經費,打造“長者飯堂”(助餐點)37個,并按照每人每餐不低于5元,每天補貼1餐的標準,為60周歲以上的老人提供助餐補貼。2022年至2023年4月,惠州市共補貼老人就餐資金110萬元,惠及老年人13.6萬多人次。2023年,惠州市計劃在惠城區選擇3個基礎條件較好的場所,打造3個市級長者飯堂示范點。下來,惠州市將以解決經濟困難的失能、殘疾、高齡、無人照顧等老年人就餐為重點,優惠服務中低收入老年群體,兼顧解決其他有需求的老年人就餐問題,因地制宜利用老年服務中心、老年活動室、社區服務機構、小區物業或居民區等設施場所,不斷擴大覆蓋面,方便老年人在“家門口”享受助餐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