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當前所在位置: 首頁 > 重點領域信息公開 > 民政信息公開 > 養老機構基本信息
    選擇字體:  [               ] 雙擊自動滾屏 關閉
打印
仲愷這群志愿者堅持7年守護長者幸福“食”光

  打包、點數、裝箱……每天上午10:30,惠州仲愷高新區雨花公益互助會(以下簡稱“雨花互助會”)的志愿者們就會兵分多路,騎上電動車或開著私家車,為轄區的70歲以上的空巢、獨居、困難等260多位特殊長者送餐。

  當下生活好了,部分農村老年人依然存在“吃飯難”問題——并非他們吃不起飯,而是由于各種原因難以好好吃上一頓熱乎飯。

  2016年,抱著“讓每位老人都能好好吃飯”的初心,雨花互助會會長朱慧莉把自家的農家樂改為“愛心餐廳”,走上公益助餐之路。7年來,一個人帶動一群人,從公益堂食到送餐入戶,再到居家養老關愛服務,志愿者以“慈善+助餐”的形式,為長者帶來幸福“食”光。

  這“免費的午餐”,不只是一餐飯,更是一盞燈、一把鑰匙、一座橋梁,照亮老人的餐桌,打開老人的心結,傳遞政府和社會的溫暖。

  免費的午餐

  從仲愷六路拐入陳江街道青春村羅庚盤村小組村道,再穿過一段狹窄的泥路,朱慧莉和兩位志愿帶著兩份餐食來到了78歲的黃巖養家里。

20230811103944.jpg

  這是兩間平房,周圍環繞著龍眼樹,環境清幽,黃巖養陪著106歲的母親鄧彩香住在這里。

  “黃叔,鄧奶奶還好吧,晚上還有沒有鬧?”放下餐盒,朱慧莉隨即問道。黃巖養接過話頭“吐槽”起來:“昨晚又大喊大叫,差點滾下床了,快天亮了才安靜下來。”

  “辛苦了,人老了就像個孩子,還是得多留意呀。”朱慧莉一邊安慰著黃巖養,一邊叮囑他趕快趁熱吃飯,然后又拿出餐盒里的湯,喂鄧彩香喝。

  “老媽現在一刻都離不開人,我自己也一把年紀了,感覺很吃力呀。”黃巖養說,幸好有志愿者每天中午送飯來,幫忙搭把手,讓他喘口氣。

  告別黃巖養,朱慧莉一行隨即趕往青春村的塘蓮小組李春友家里。車還未到,遠遠就能看到兩三位長者站在院門口張望。

  “對于獨居長者來說,每天的期盼可能就是這餐飯了。”朱慧莉說,“不只是為了吃飯,更多的是盼著有人跟他們說說話。”

  為提升送餐效率,雨花互助會每條線路都會在適合的地方設置配餐點,李春友家就是塘蓮小組的配餐點,每天有25份飯要送到這里。

  能成為村里的配餐點,李春友很高興。老伴去世多年,子女在外謀生,獨居的李春友以前“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自從成為配餐點后,送餐的志愿者和領餐的長者每天在這里會聚,家里熱鬧多了,李春友也有了一群“能聊天的老姐妹”。

  長者陸續過來取餐,志愿者們一邊給長者發放餐食,一邊和他們拉家常。對于身體不適或行動不便的,則一一送餐入戶。

  在這期間,朱慧莉接到一個電話,放下電話后,她輕嘆口氣。“一位長者被救護車接走了,這幾天都不用給他送飯了。”朱慧莉說,“這幾年,有30多個高齡老人取消送餐,他們都陸續走了。”

  朱慧莉很快又振作起來,“我們還是要繼續送下去呀,珍惜每一個敬老服務的當下,讓每位老人都能好好吃飯。”

  揮之不去的念頭

  讓每位老人都能好好吃飯,正是朱慧莉發起愛心助餐的初心。

20230811103944_1.jpg

  “80后”朱慧莉老家湖北,小時候是留守兒童,跟在爺爺身邊長大,“爺爺煮飯比較隨便,通常是飯和菜一起蒸著吃。”朱慧莉離家上學后,一個人吃飯的爺爺就更加“湊合”了,久而久之患上了腸胃疾病。

  長大后,朱慧莉來到惠州仲愷,并成家立業。前些年,朱慧莉開了一間加工廠,但效益不好,甚至欠了債。2014年,在家人的建議下,她改行做農家樂,經過幾年努力,生意漸漸好起來。

  一天,店里來了位拄著拐杖的老人,點了份釀豆腐。“他長得很像我去世的爺爺,看他獨自吃飯的背影,我突然覺得很心酸。”朱慧莉給他送了一份青菜,順勢和老人聊了起來,得知老人姓羅,80多歲,兒女都在外地,“老了,腳又不好,買菜做飯難搞啰”。

  也正是這位羅爺爺,讓朱慧莉萌生了“請老人免費吃飯”的念頭。這個念頭一旦產生,像一顆種子,在朱慧莉心里扎根。

  2016年,朱慧莉決定把每月盈利一兩萬元的農家樂改成“愛心餐廳”,不僅是老人,有需要的人都可以免費吃飯。

  對朱慧莉的決定,家人是反對的——“好不容易開始掙錢了,為啥還要亂折騰?”員工也不干了——“做公益沒收入,我們拿什么生活?”附近村民也不理解——“吃飯不要錢,該不是有什么目的吧……”

  朱慧莉努力說服丈夫,“給我兩年時間,兩年做不下去我就死心了。”員工辭職了,她就一個人干。至于村民嘛,“他們來看了就自然知道了”。

  “愛心餐廳”免費吃午餐的消息出去后,第一天就吸引了100多人來吃飯,男女老少都有。眾人散去,朱慧莉發現,好些人尤其是年輕人把錢壓在碗底了。此后幾天,依舊很多人過來吃,看到朱慧莉忙得夠嗆,不少人主動留下來幫忙收拾。再后來,附近的村民給“愛心餐廳”送來一些自己種的菜,還有熱心人主動捐款……

  良好的開局,讓朱慧莉滿心歡喜,也堅定了繼續做下去的想法。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

  理想很美好,現實總是困難重重。

  “最操心的,還是資金短缺。”朱慧莉說,餐食都是家常菜肴,以清淡、易消化的豆制品、五谷粗糧和蔬菜為主,“但每天只出不進,總會見底的” 。

  為了籌錢,朱慧莉經常是白天做飯,晚上則到夜市擺攤賣衣服,每天高強度的工作,導致她“兩個月瘦了十多斤”。

  這讓朱慧莉意識到,愛心餐廳靠個人很難維持,“需要社會和大家的力量”。2017年3月,在仲愷高新區社會事務局的指導支持下,惠州仲愷高新區雨花公益互助會注冊成立,身為會長的朱慧莉開始學習了解各種公益政策、募捐途徑,以拓寬資金來源,更好服務老人。

  長者助餐服務也受政府關注。2019年,惠州開始探索長者“大助餐”服務,出臺相關方案,明確各縣(區)探索構建助餐服務體系,對本市戶籍60周歲以上老年人助餐服務予以資金扶持,補貼標準不得低于每人每餐5元。

  雨花互助會“慈善+助餐”獲得相應的補貼。2020年因新冠疫情影響無法堂食,雨花互助會將服務形式從公益堂食轉向入戶送餐,服務對象也調整為轄區70歲以上的獨居、高齡、困難等特殊長者。

  “讓有限的資源,真正服務到有需要的人。”朱慧莉說。

  雨花互助會也積極尋求社會支持。2021年底,雨花互助會與深圳市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進行公益聯結,并在騰訊公益平臺上線“益粥益飯雨花情”公益項目,目前已超過1.8萬名愛心網友捐款,募集善款超22萬元……

  在各方支持下,雨花互助會不斷發展完善:原來的愛心餐廳租約到期后,互助會另租地方,建立了更寬敞更現代化的配餐廚房,采購、清洗、烹飪、分裝、配送等實現標準化和流程化;政府也為雨花互助會配了長者飯堂等公共服務用房,長者就餐環境更好了;雨花互助會還成立黨支部、婦聯、志愿服務隊等組織,吸引越來越多志同道合的人參與……

  朱慧莉介紹,雨花互助會現有愛心人士、熱心企業等會員83個,實名注冊志愿者293位。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在朱慧莉看來,這不僅是人數的增加,也是愛心的傳遞、力量的凝聚,“人多了,我們可以做的事也更多了,服務成效也會更顯著” 。

  不只是一餐飯

  每天做飯、送飯,但朱慧莉和志愿者都知道,他們做的不只是一餐飯,農村長者們需要的也不僅僅是一餐飯,他們希望不被遺忘。

20230811103945.jpg

  中午11時許,送餐志愿者劉麗敏剛把飯放下來,就發現93歲的徐奶奶滿身大汗,于是幫她換了衣服,打開了風扇,然后擰開不銹鋼的飯盒蓋,把湯盛到碗里。

  徐奶奶不停道謝,轉而又來一句,“人老了,沒用了,給你們添麻煩了……”劉麗敏趕緊轉移話題:“徐奶奶,你看,今天的紅蘿卜玉米湯很甜哦,你先喝一口吧……”

  “除了吃飯,長者們還有許多居家養老問題值得關注。”朱慧莉說,農村長期獨居的長者,由于家庭矛盾、婆媳關系、個人性格、身體狀況等現實原因,往往有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困境。在送餐時發現的需要陪伴或心理輔導的長者,志愿者們會當天下午再次入戶,詳細了解情況,給予心理慰藉。

  有一次,徐奶奶在和志愿者聊天中無意說起“好久沒有打邊爐了”,志愿者們便帶上桌椅、電火鍋和食材一起到徐奶奶家開餐,并邀請徐奶奶的女兒和孫女參與。徐奶奶感嘆,“家里好久沒有這么熱鬧了”;徐奶奶的女兒也深受觸動,“你們志愿者比我們做兒女的,還要用心孝順……”

  這之后,志愿者們發現,徐奶奶原來放在房間角落里的兩瓶農藥不見了;客廳里多了好些凳子,家里衛生更加干凈整潔了,志愿者一來,徐奶奶便拉著志愿者坐下;徐奶奶的女兒也時常過來探望,還給徐奶奶房間裝了空調……

  老人的生活有了變化:一度擔憂“哪天死了也沒人知道”的李奶奶,在志愿者的引導下學習唱歌,如今組了個歌唱隊,每天在家里開“演唱會”;有3個兒子但“每年過年都是一個人”的96歲馮奶奶,去年春節被小兒子一家接到城里享天倫之樂;因為行動不便,20多年沒有回過娘家的黃奶奶,在志愿者和家人的陪伴下,實現了“回娘家看看”的心愿……

  有意義的事

  在服務長者的過程中,志愿者對人生內涵有了不一樣的感悟。

  “90后”劉麗敏是被“給未來的自己送餐飯”的宣傳語打動并加入雨花互助會的,此前她已有三四年的志愿服務經歷。“給長者送餐次數越多,與他們的感情聯接就更深入。”劉麗敏說,有時候到得稍晚一點,遠遠就能看到長者站在門口張望,那眼神似在盼望親人的到來,“其實他們等的不只是這份飯,而是與餐食一起抵達的關愛和陪伴。”

  “80后”田明是主動加入雨花互助會這個大家庭的。2020年,在仲愷一家企業打工的他,想讓周末過得充實些,遂申請成為雨花公益互助會的志愿者,因為缺廚師,“會自己做飯”的田明便成了廚師。

  從做一個人的飯到做幾百人的飯,田明不斷學習提升,越做越好。老人都說,這個東北廚師做出的客家味道比客家人還正宗。后來,田明干脆做起了全職的志愿者,不僅做飯,還送餐,甚至負責各種搬搬抬抬的重活,雖然辛苦但樂在其中。做志愿者的經歷,被長者需要的感覺,讓他覺得“人生除了掙錢,還有其他很多有意義的事情可以去體驗”。

  由是,除了送餐、陪伴之外,志愿者們做了越來越多有意義的事情。

  一次,志愿者在送餐時發現83歲的馮爺爺從床上摔到地上,臉磕破了皮,流不少血,但中過風的他難以起身,只能在地上躺著等待……為更好守護獨居老人的居家安全,雨花互助會鏈接資源,陸續為100多位獨居老人安裝了“隱形護理員”助老視頻監控,老人在家摔倒或發生意外,系統就會第一時間發出警報到老人子女的手機上。

  最近,志愿者們又忙著給長者們拍照送照片,記錄生命的故事。他們上門為長者拍攝照片,讓老人穿上最喜歡的衣服,在最喜歡的場景,以最放松的姿勢,留下最美好的瞬間。

  第一批相片洗出來了,裝進相框并送到長者手里。收到照片的長者們都非常喜歡,有人說,“從來沒拍過這么好看的照片。”

  對話朱慧莉

  “就是因為沒有想太多,才能做下去”

  記者:七年公益做下來,最大的感觸是什么?

  朱慧莉:一路走過來,我們志愿者付出了很多,為了這餐飯出錢出力,資金短缺問題一直存在,現在依然有志愿者用手工義賣補貼餐費。我從沒想過放棄,因為我相信會有許多人陪我走下去。總有人問我,為什么會去做公益?其實當初就是因為沒有想太多才能做下去,只要是做好事,想做就去做吧,走下去就會遇到同路人。

  記者:現在家里人還反對嗎?

  朱慧莉:不反對了,都用行動支持我了。爸媽、兩個兒子有空都會來做志愿者,家公家婆會把自家種的菜送過來。老公看到兒子因為參與志愿服務更加孝順老人也很欣慰,認為我雖然不掙錢,但起碼“把下一代教育好了”。

  記者:你自己有什么收獲嗎?

  朱慧莉:我感覺收獲還挺多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身體好了,心態平和了。以前開工廠、農家樂非常忙,也非常累,也很少時間去陪伴孩子。現在不僅身體好了,兩個孩子也很懂事,還能幫助有需要的人,很好了。

  記者:雨花互助會的愿景是什么?

  朱慧莉:我希望老人都能開心地吃飯、有尊嚴地吃飯。我們志愿者不會評論老人的家庭矛盾,也不是代替子女去孝敬,而是希望因為有“愛”讓天下子女盡孝有道。所以,我們助老服務都是在征得長者家人同意的基礎上開展的,甚至許多服務是聯動他們的家人、鄰居一起來做。我們希望通過志愿者的帶動,用生命影響生命,營造尊老敬老愛老的良好社會氛圍,讓愛滋養每位長者心靈。

相關附件:
來源: 惠州日報 時間: 2023-08-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a级精品国产片在线观看| 国产v片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av免费网址在线观看| 男人操女人视频免费| 成人午夜高潮A∨猛片| 厨房切底征服岳完整版| 一级黄色在线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网| 成人a毛片视频免费看| 向日葵app下载观看免费| 中国一级黄色片子| 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伊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99蜜桃|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呦交小u女国产秘密入口|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片在线| 日本久久久久久久| 啊轻点灬太粗嗯太深了宝贝|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大战黑人| 男人扒开女人的腿做爽爽视频 | 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 久久er这里只有精品| 美女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妖精动漫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久久| 2020年亚洲天天爽天天噜| 最近中文字幕mv在线视频www | yellow动漫免费高清无删减| 激情内射亚州一区二区三区爱妻| 国产自偷在线拍精品热| 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黄色香蕉视频网站| 成年男女免费视频网站| 俺来也俺去啦久久综合网| 直播视频区国产| 日本道v高清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