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食河豚不知魚味
食了河豚百魚無味
一提到河豚,我們總能想起它
呆萌的外形
可謂表情包界的“大戶”
但要注意
千萬別被它的外表迷惑了!
2020年4月 ,惠州一男子自行加工河豚后食用,然后被緊急送醫搶救,好在經搶救后,該男子度過了危機。
2016年5月,深圳寶安西鄉街道發生了一起食用河豚中毒事件,雖然事發后當事人被緊急就醫,但仍然不治身亡。
……
河豚毒素,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毒素。
它的毒性,是大家常聽說的氰化鈉的100倍,是眼鏡蛇毒性的幾十倍!
而且它只需要極少極少的量,就能讓人中毒。有數據顯示,0.5毫克河豚毒素就足以讓人致命。
更重要的是,河豚毒素對熱穩定,僅靠煮熟煮透是無法完全清除毒素的。
目前尚無河豚毒素的特效解毒藥。
河豚種類繁多,部分品種有毒,其毒性的強弱與河豚的品種和季節有很大差別。每年春季(2~5月)為河豚卵巢發育期,此時毒性最強。
河豚的毒素主要分布于內臟、卵巢、血液、魚皮、魚頭等部位,其中內臟和卵巢的毒性最強。
食用野生河豚很容易因加工處理不當導致中毒。
河豚毒素最早發現于河豚魚體內,但一些其他海洋生物也可能含有河豚毒素,比如織紋螺、鱟、蝦虎魚、蠑螈、章魚、海星等體內也有檢出。
織紋螺
食用河豚中毒后發病急速而劇烈,潛伏期短,短至10~30分鐘,長至3~6小時。
中毒起初感覺手指、口唇和舌有刺痛,然后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胃腸癥狀。
同時伴有四肢無力、發冷、口唇、指尖和肢端知覺麻痹,并有眩暈。
重者瞳孔及角膜反射消失,四肢肌肉麻痹,最后出現語言不清、血壓和體溫下降。
第1招:不吃不熟悉的海鮮產品。
第2招:不吃有河豚毒素風險的海鮮產品,如河豚、織紋螺、鱟、蝦虎魚、蠑螈、章魚、海星。
不要抱有僥幸的心理,廣東省的河豚中毒案例數據顯示有近50%的案例都是已知河豚有毒的前提下冒險嘗鮮導致的。
請務必記住,河豚的毒素來源成因是非常復雜的,同一品種的河豚在不同海域,不同季節其所含毒素的量都可能差異巨大。
所以,既往僥幸吃過河豚而沒有中毒,并不代表以后不會再次中毒!
第3招:如果吃了海鮮后感覺不舒服,一定要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