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問:中藥有沒有保質期?很多人說中藥保存越久藥效越好這是真的嗎?
答:中藥材的質量受到產地、采摘季節、儲藏以及炮制工藝等因素影響,其保存期不盡相同,像藿香、薄荷,保存時間一長,它們所含的揮發性成分就會減少而降低療效,而礦物藥,比如朱砂、龍骨等,成分比較穩定,即使保存期限長仍能使用。所以雖然中藥沒有明確規定有效期,但為了用藥的安全有效還是應該關注其使用期限的。
9.問:家里小孩感冒發燒,有人說打一下針好得比較快,但也有人說打針多了對身體也有害,我很擔心,到底打針好不好呢?
答:兒童感冒、發燒,很多是一些常見病,但現在兒童用藥確實也存在有不合理用藥現象,主要表現在濫用抗菌藥、中藥注射劑使用不當、過度使用靜脈輸液、藥物聯用不當等。據統計,發現兒童抗菌藥使用率平均值高達73.8%。盲目使用抗生素,會破壞正常的細菌平衡,反而降低兒童機體抵抗力。加上孩子本身各器官正在發育,很容易受到傷害,比如許多抗生素是通過肝臟來代謝的,濫用抗生素就容易造成肝臟功能損害。
因此,孩子生病,家長要理智判斷,不可隨便使用抗生素,不要因為過度的關愛,選擇“只用貴藥”或“小病大治”,導致對生病兒童的過度治療。建議還是由醫生判斷,確診治療才好。
10.問:港貨店、嬰幼兒母嬰店等商店銷售進口藥品合法嗎?
答:惠州毗鄰港澳地區,一些未經注冊進口的外國生產藥品(俗稱“水貨”)在我市有一定消費市場,因此,有不法分子通過“水貨”非法渠道從港澳臺或者地下窩點等購進藥品,然后在港貨店、嬰幼兒母嬰店等銷售。這些進口藥品來源渠道不明,質量難以保證,有些無任何中文標識,給市民用藥安全帶來了安全隱患,根據《藥品管理法》是按假藥論處的。為保障消費者身體健康,請市民到合法正規的藥店購買藥品,不要到無《藥品經營許可證》的港貨店、嬰幼兒母嬰店等商店購買“水貨”藥品。如您發現有類似的違法行為,可拔打12331、12345向食品藥監部門舉報。
11.問:我買藥的時候看說明書上經常寫有“不良反應”,既然藥品是拿來治病的,有不良反應還生產來干什么?
答:所謂的藥品不良反應是指合格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或意外的有害反應。任何藥品都可能會引起藥品不良反應,但是由于人與人之間存在個體差異,不同的人對同一種藥品的不良反應表現可以有很大的差別,有的人反應輕,有的人反應重;有的人是這種反應,有的人是那種反應。“是藥三分毒”,當其臨床治療價值遠遠大于其不良反應時,國家藥品監管部門才會考慮批準生產該藥品。
12.問:要怎樣辨別市面上的化妝品是否為正規產品?如果使用了化妝品,產生了不良效果,可以向你們投訴解決嗎?
答:我國對上市化妝品實施備案管理。在選購、使用化妝品時,或者在美容院使用護膚產品時,消費者可以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的“數據查詢”欄目進行查詢、確認化妝品相關信息。
如果消費者在使用化妝品過程中,出現了不良現象,首先,應立即停用該種化妝品,并盡快就醫,不要自己盲目使用藥物治療,以免加重病情;第二,要保存好皮膚傷害事實證據,如局部照片、就醫病歷、檢驗報告、鑒定材料等;第三,要保存好所受損失的證據,如損失清單、醫療處方、醫療發票、交通票據、誤工證明等。消費者可以先與化妝品經銷商協商解決,協商不成可向當地消費者協會投訴,也可向工商、食藥監部門申訴,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13.問:一些保健品經常宣傳可以治療這個病那個病的,效果超乎尋常,到底保健品跟藥品有什么不同?消費者應該如何選購?
答:很多市民都有這樣的疑問,保健食品和藥品到底有什么不同。其實,藥品主要功效是預防、診斷、治療疾病的;而保健食品的本質仍然是食品,是以調節機體功能為目的,而不是治療疾病。對于生理機能正常,想要維護健康或預防某種疾病的人來說,保健食品是一種營養補充劑;對于生理機能異常的人來說,保健食品只起到調節某種生理機能、強化免疫系統的作用,但不能代替藥物的治療作用。
選擇保健食品要注意幾點,一是選擇保健食品要依據其保健功能有針對性的選擇,切忌盲目使用;二是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藥品,沒有治療作用,不可輕信夸大宣傳;三是保健食品不含全面的營養素,不能代替日常飲食,要堅持正常飲食。特別說明一點,宣傳治療惡性腫瘤、疑難雜癥及各種疾病的保健食品廣告宣傳,均屬違法廣告,消費者不要為治療某一疾病購買服用保健食品,要及時就醫。
14.問:有些老年人經常去一些物理治療儀店做所謂的“理療”,發現那些店經常派發一些傳單,宣傳他們的產品的療效,說得天花亂墜。對那些免費體驗的器械屬不屬于醫療器械?為何價格那么貴?對于他們的宣傳可不可信,你們是如何監管的?
答:通過我們針對性的檢查,發現這類產品有的是按醫療器械管理的,有的不是按醫療器械管理的。如果是按醫療器械管理的,您在購買時要看“三證”即《醫療器械注冊證》.《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許可證》.《營業執照》;如果這個產品不是按醫療器械管理的,比如一些保健器械或者保健用品,它的批準文號一般都是健字號的,有的甚至是生活用品.裝飾品,廣大消費者在購買時要謹防商家的誤導。
至于治療效果,物理治療儀一般是輔助治療的工具,但是由于某些商家的夸大宣傳,導致目前很多市民存在一種認識誤區,以為購買一個物理治療儀就能包治百病。事實上,每一種物理治療儀都有其相應的適用范圍,消費費者應嚴格遵照產品說明書購買和使用。如果超出《醫療器械注冊證》批準的適應癥范圍的宣傳,屬于夸大宣傳,我們會依法移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