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既是寄思先祖的肅穆節日,也是踏青嬉游,親近大自然的時節。節日將至,惠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此倡導廣大消費者要“文明祭掃”,同時提醒消費者出行要注意防火安全和飲食安全。 一、理性選購祭祀用品,文明祭奠綠色清明 清明祭掃期間,相關祭祀用品、鮮花等商品熱銷,消費者選擇祭奠用品時,建議到正規殯葬用品店購買,購物前要詢問好價格、數量等信息,理性選購。商家須明碼標價,依法依規誠信經營,保證正常的市場價格秩序。提倡市民采用鮮花祭掃、植樹綠化、祈福寄語等綠色低碳的祭祀方式來緬懷先祖、追思先人。 二、拒絕食用野生動物,文明用餐杜絕浪費 消費者清明節外出就餐時,要選擇證照齊全、清潔衛生,有《食品經營許可證》的餐飲經營商家,謹慎食用生冷食物,倡導使用公筷公勺,養成文明用餐好習慣。自覺抵制食用野生動物,不購買未經檢驗檢疫或來源不明的禽畜肉。點餐時,根據實際需求合理下單,理智消費,避免過量點餐,減少浪費。 三、氣溫回暖天氣潮濕,謹防濕粉制品變質 清明時節氣溫回暖,天氣潮濕多雨,涼皮、河粉、腸粉、米線、粿條等即食濕粉制品容易腐敗變質,要特別警惕該類食品的食物中毒。制作過程要保持衛生,食用前應保證無異味無霉變,貯存應低溫避光并及時食用,一旦發現有異味、霉斑,就不能再食用。 四、科學掌握食用方式,適度食用時節食品 “一口青團一口春”,清明節部分地區有食用青團、艾粄等節令食品的習慣,現制青團保質期較短,包裝或保存不當容易腐敗變質,消費者購買后應妥善保存,盡快食用。青團中的糯米冷卻后容易反生,不利于消化,建議市民加熱后食用。老人、小孩、糖尿病患者以及消化功能不佳的人群食用要適量,兒童要在成人監護下食用,謹防噎食,對某些食物過敏的消費者,購買時需查看標簽上的配料表和致敏物質提示,選擇合適的品種,防止致敏物質攝入。 惠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倡導廣大市民采用生態、文明、節儉的祭掃方式,提醒市民要自覺遵守政府和相關部門規定進行祭掃,嚴禁燃放、焚燒祭祀用品,注意防火安全。消費時要注意保存消費憑證(發票、收據、支付記錄等),當您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可撥打12315、12345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舉報,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