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話說:“藥有三分毒。”絕大多數藥物均要通過胃腸系統進行傳遞、消化和吸收,所以胃腸道首當其沖地接受到某些藥物的刺激及損害。據臨床資料表明,因用藥不慎而導致胃炎、胃腸道潰瘍和出血等疾病的,約占1/3以上,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以下幾種都是容易引起胃炎的藥物:
1、解熱鎮痛藥
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炎痛喜康、保泰松、布洛芬等,易引起上腹疼痛不適、重者上消化道出血,胃鏡檢查常有胃粘膜炎癥、糜爛及潰瘍、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多見于成人,偶見于嬰幼兒。
2、抗生素 許多口服抗菌藥如四環素、紅霉素、甲硝唑、呋喃類等,口服易引起惡心、嘔吐、腹痛、食欲下降,加重消化性潰瘍甚至出血。靜脈注射紅霉素、二性霉素、絲裂霉素等,亦可出現胃腸癥狀,偶有發生消化道出血者。多粘菌素對胃粘膜上皮細胞毒性較大,可造成胃粘膜局部缺血、促進組織胺釋放,形成胃炎、胃粘膜損傷。
3、抗腫瘤藥物
如氨甲喋呤、6-疏基嘌呤、5-氟脲嘧啶類等,刺激胃粘膜產和彌漫炎癥,粘膜腫脹、糜爛或形成潰瘍等,出現惡心、嘔吐、納差癥狀,形成胃炎功胃潰瘍。
4、腎上腺皮質激素類
包括各種糖皮質激素,均可誘發胃腸形成潰瘍,或使潰瘍復發、惡化。皮質激素類藥物,應避免與水楊酸鹽、解熱鎮痛藥等并用。用藥期間不宜飲酒,應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及潰瘍病膳食。
5、其他藥物 交感神經阻滯劑如降壓靈等可促進胃酸分泌,增加胃蠕動,而易發生胃潰瘍。組織胺類藥物刺激胃酸、胃蛋白酶分泌,經常應用可引起潰瘍病或使原有潰瘍病加重。口服降糖藥如甲磺丁脲、注射胰島素,增色可使胃液分泌增加,胃酸增高,而易生潰瘍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