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藥物的濫用現象在我國比較嚴重嚴重,由此帶來的藥物不良反應和抗菌藥物的耐藥問題,已成為當前我國醫藥領域一個嚴峻現實。
一、濫用抗菌藥易產生藥品不良反應
抗菌藥進入人體以后,發揮治療效果的同時也會引起很多的不良反應。抗菌藥物用得越多,引起不良反應的機會越高。2013年,我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共收到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131.7萬余份,按類別統計,抗感染藥報告數量仍居首位。
一般抗菌藥對于青壯年來說,使用后的不良反應比較少。而老人、小孩、孕婦是人體的特殊時期,他們有著特殊的生理狀態,不光是抗菌藥,任何藥物在這些特殊人群中使用都要加以注意。小孩由于各個器官發育得不太完善,有些組織或者器官生長非常迅速,如不慎使用了一些藥物可能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在我國,兒科已成為抗菌藥濫用的重災區。
抗菌藥物使用得越多,抗藥性細菌就越多。現代醫學的發展使患者更容易受到感染,從而加劇了這一問題。除此之外,自我醫療也是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的主要原因。
二、細菌耐藥性將可能導致無藥可用
濫用抗菌藥容易引起細菌耐藥。從藥品發展歷史來看,細菌耐藥產生的速度往往快于我們新藥開發的速度。抗菌藥使用以后微生物可以針對它產生耐藥性,微生物本身也是一個生命,它也會自衛、防御、反擊,最后的結果就是形成耐藥。這也是細菌保護自己的措施。如果濫用抗菌藥,極端情況下可能會導致病原微生物都產生耐藥,則再無有效的藥物治療,最后受到損害的公眾整體利益。
抵制抗菌藥濫用,不只是專業的醫務人員需要合理使用抗菌藥,群眾也要具備合理使用抗菌藥的意識,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使用,不要盲目地自己購買抗菌藥使用。各方面協同努力,才能促進我們國家抗菌藥的合理使用,避免藥物的不良反應和細菌耐藥的不斷加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