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惠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惠州市文學藝術聯合會、惠州市民族宗教事務局主辦的“亦復如是——孟浩 張弘書畫作品邀請展”于2016年9月10日在惠州市博物館開幕。惠州市及其有關主辦單位的領導、來自各地的專家、學者嘉賓與書畫愛好者等共計200余人出席了開幕式。<?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亦復如是”四字源于佛教經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頗具禪意。據介紹,孟浩、張弘書畫作品邀請展的90余件書畫作品總體表現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儒釋道”主張與意境。旨在通過書畫作品的表現來修養自身與自心的同時,也盡可能地影響社會與他人。
身為廣東省政協常委的孟浩,書法造詣深厚。近年來多次親臨禪院,潛心創作了一批以“儒釋道”為主要內容的書法作品,廣受好評。如:他曾在2012年8月酷夏,于云門寺禪院貼近僧人生活16天,并在此期間,恭錄了“大英博物館藏敦煌斯坦因本的《六祖壇經》(小楷長卷約40余米)”。此外,近年創作的古代先賢治國與為事主張、《金剛經》(小楷長卷)及中國歷代僧人詩作等等作品也極具看點。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朱萬章評價孟浩:“其以政務之暇,臨池不輟,其書風神獨具,于禪宗與書道之關聯,尤有獨到領悟,以故超然脫俗,不拘時流,論者謂其得弘一法乳”。
作為嶺南畫派大師楊之光先生的弟子、廣州美術學院教授的張弘,在寫意人物畫方面獨具風貌。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朱萬章如是評價:“其時尚與傳統相融的人物畫,獨出手眼,雄踞嶺南畫壇"。近年來,其一系列的禪意人物畫探索成績斐然。在此次展覽中,多幅寫生作品生動反映了印度菩提伽耶的佛教城市風貌。據了解,張弘曾于2011年深入此地考察,并在寺院生活起居了11天。新近創作的《一念清凈》系列寫意組畫也別具欣賞價值。雖在尺幅較小的仿古絹上繪制,卻用筆精到,筆筆關鍵,禪趣與畫意有機融合。而剛剛完成的手卷《西行孤旅圖》,則是表現公元627年名僧(唐)玄奘西行求法的艱苦歷程,據說玄奘的求法之路,正是我們所知的古絲綢之路。另據悉,張弘還帶來了由他主筆、被譽為廣東“清明上河圖”的《南國商都》長卷的一段創作局部手稿。雖然畫幅只有三米多長,但其中有著600多個形態各異的人物,生動地再現了明末清初老廣州的城市變遷以及廣府民俗的風情。相關專家認為,這批作品畫面尺幅雖不大,但在這咫尺墨韻中仍一展作者的筆墨功力。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張弘為此次展覽創作的一幅反映惠州風貌的《西湖瀲滟圖》,以及孟浩展出的一幅聽月僧作《登天目遇雨》(小楷)將一并贈予惠州博物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