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省級試點工作取得顯著成效<?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及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工作部署,進一步提升我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標準化、均等化水平,根據《文化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等試點工作的通知》(辦公共函〔2014〕318號)、《廣東省文化廳關于開展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等試點工作的通知》(粵文公〔2014〕107號)精神,我市作為廣東省第一批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試點地區,在省文化廳的關心指導下,于2015年全面展開了試點工作,形成了具有惠州地方特色的《惠州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標準(2016年-2020年)》,圓滿完成了試點任務,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一、高度重視,把標準化試點納入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點內容
我市對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省級試點工作高度重視,把試點工作納入了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重點內容。圍繞標準化試點的各項目標任務,市文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和市文化體制改革專項小組多次召開專題會議,認真研究部署試點工作,明確各項重點任務。為切實加強工作的組織領導,我市進一步鞏固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成果,建立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試點工作協調會議制度,在市文化體制改革專項小組的領導下,由市政府分管領導作為督導人,協調各縣(區)政府及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新局、市發改局、市編辦、市財政局、市住建局、市人社局、市質監局、市體育局等部門,聯動推進標準化試點工作,確保各項任務扎實有序推進。
二、加強調研,全面推動試點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
2015年上半年,市文廣新局結合貫徹中辦、國辦《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以及落實省、市文化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積極協調各縣(區)、各有關部門開展了一系列專題調研,及時了解、掌握國家文化部、省文化廳的有關政策信息,認真梳理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省級試點工作的各項任務。其中,省文化廳王莉副巡視員、省標準化研究院劉杰副院長率一行7人的調研組,于2015年3月上旬到我市開展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的專題調研,市文廣新局積極配合做好調研工作,深入到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行政村(社區)文化室及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等基層單位掌握情況,并發放了100份調查問卷。在扎實開展調研工作的基礎上,積極會同各縣(區)、各有關部門,認真研究制定了《惠州市開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省級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力求更加規范、科學和有效推進試點工作。
三、彰顯特色,認真研究制定我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標準
在研究制定我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標準過程中,我市各縣(區)、各有關部門認真學習領會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精神,以及《廣東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標準(2015-2020年)》,在嚴格遵照執行“國標”、“省標”的基礎上,結合起草《惠州市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工作實施方案》任務,將我市“保障標準”分為“硬件設施與人員保障”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與內容”兩大類內容,共41個具體指標,形成了《惠州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標準(2016年-2020年)》,業經市委常委會和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以惠州市委辦、市府辦的名義正式印發實施。我市的“保障標準”注重結合惠州實際,彰顯惠州公共文化建設的特色,在“保障標準”中融入了6個方面的特色指標:
一是結合我市農家(社區)書屋提升工程,在“保障標準”中明確各鄉鎮(街道)依托綜合文化站建立區域性的農家(社區)書屋圖書流通中心,建立以鄉鎮(街道)為中心的農家(社區)書屋圖書流通機制,由各綜合文化站統籌,對轄區農家(社區)書屋新增圖書與文化站圖書室的藏書進行統一采編、統一調配和統一管理,根據轄區各村(社區)的人口、布局和實際閱讀需求,就新增圖書制定年度流通服務計劃,配備便于運輸的流動書架,在村(社區)農家書屋間實現動態流通;
二是結合我市流動文化服務特色,在“保障標準”中,明確要采取政府采購等方式,面向符合條件的國有、民營藝術表演團體,實行統一采購,每年為農村鄉鎮居民開展“送戲下鄉”文藝演出活動200場以上,包括具有惠州地域特色的戲曲等節目(其中,市級文藝團體每年開展為農村鄉鎮居民“送戲下鄉”文藝演出活動100場以上);
三是結合我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工作,在“保障標準”中,明確各級文化館(站)提供文化藝術知識普及和培訓服務,培養群眾健康向上的文藝愛好。全市各級文化館每年共為3000人次以上的文藝愛好者提供公益文藝培訓(其中,市文化館每年為2000人次以上的文藝愛好者提供公益文藝培訓);
四是結合公共電子閱覽室和數字農家(社區)書屋建設,在“保障標準”中,明確依托市數字圖書館及總分館機制建設,建立統一的數字閱讀資源庫和管理平臺,建設數字農家(社區)書屋管理系統和統一的基礎數字閱讀資源庫,統合全市數字閱讀資源。同時,采用一定的管理技術,在全市數字農家(社區)書屋配置閱讀終端,提供無線閱讀條件,實現數字農家(社區)書屋與數字圖書館服務并網運行,為廣大市民群眾提供覆蓋全市的公共數字閱讀服務。
五是結合惠州文化惠民卡試點工作經驗,在“保障標準”中,明確市、縣(區)均建立文化惠民卡制度,面向重點優撫對象、低保家庭、五保供養戶、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等特殊群體及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發放的文化消費補貼卡。
六是結合文化惠民制度創建國家示范項目工作,在“保障標準”中,明確市、縣(區)均設立文化惠民卡服務中心(原則上設在文化館),具體承擔文化惠民卡的業務咨詢、申請受理、制卡發卡等工作。
四、深化試點,扎實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
2016年,我局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4號)、《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的實施意見》(粵府辦〔2016〕13號)精神,積極協調各縣(區)、各有關部門制定了《惠州市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工作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了工作目標和建設任務。同時, 根據《廣東省行政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標準(2016-2020年)》中有關珠三角地區的建設標準,研究制定了《惠州市行政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標準(2016年-2020年)》,明確了24項具體建設標準。“實施方案”和“建設標準”已于今年5月23日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以市政府辦公室的名義正式印發實施,以進一步推動我市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標準化建設。
下一步,全市文化行政部門將進一步鞏固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省級試點工作成果,切實按照中央、省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新要求,繼續扎實提升我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標準化水平,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在認真執行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標準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全市公共文化場館、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行政村(社區)文化室的建設標準規范和服務評價指標規范,健全各項技術標準和評價標準,在2016年底前,力爭形成較為完善的、在全省具有示范作用的標準化體系;
二是在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的貫徹實施過程中,創新實現標準化的途徑和手段,有效推動標準化建設與公共文化場館總分館制、文化事業單位理事會建設、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等工作的銜接,形成一批具有前瞻性、發展性的保障、建設和管理服務的標準和規范;
三是繼續有計劃地組織人員開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基本理論和標準化專業知識的培訓,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標準化意識。同時,結合工作實際,開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各類相關標準的宣傳與培訓,使公共文化服務人員了解、熟悉并掌握標準要求,增強執行標準的自覺性。
惠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2016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