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至14日,第十四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深圳文博會”)在深圳會展中心開幕,惠州第九次以城市組團形式參展,來自7縣區的過百家文化企業100多種文化產品集體亮相。羅浮山百草油、東平窯瓷、農民畫絲巾、海龜系列及紅色文化系列衍生文創產品等惠州縣區特色文化產品今年受到中外客商熱捧。

深圳文博會是中國唯一國際化文化產業盛會,被譽為“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是展示文化創新發展成果、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合作的平臺。每年,來自國內外的參展方都熱衷于在深圳文博會上舉行招商推介活動,宣傳、推介各地文化產品、文化項目,助推文化產業發展。
據了解,今年已是惠州連續9年參展深圳文博會,且連續多年獲得“優秀組織獎”和“優秀展示獎”殊榮。數據顯示,自2010年首次參展以來,惠州已先后有約600多個招商引資和宣傳推介的項目列入文博會推介,現場簽約項目近百個,總投融意向資金額近1500億元。可以說,深圳文博會已成為惠州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和抓手。

現場簽約7個項目 攬金281億
惠州今年的招商推介透露出文化產業哪些發展新動向?在本屆深圳文博會上,惠州共有7個項目參加現場集中簽約儀式,簽約金額高達281.7億。7個項目分別是嶺南藥用植物園項目、汝湖特色小鎮項目、惠州超聲音響智能音頻科技產業基地、君子湖·云棲小鎮、龍華鳳居旅游醫養特色小鎮、象頭山旅游景區項目、云創工學院投資項目。
記者梳理發現,今年的簽約項目更加凸顯“文化+旅游”特色。如總投資20億元的嶺南藥用植物園項目將落地羅浮山,該項目由深圳市深廣瀛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投資,第一期以那里花開項目240畝主題公園為基礎打造嶺南藥用植物研究院、專家公寓、會議中心及相關配套,項目擬于今年10月份在第五屆中醫科學大會上揭牌啟用。第二期按國家藥用植物研究所專家團隊規劃設計所確定的標準及規范溫室藥用植物園、中醫養生學院及基因庫,用地面積約5100畝。而第三期擬恢復長壽觀,共同開發羅浮山東門至飛云頂的旅游線路,申請打造國家中醫藥健康養生旅游示范基地。
而惠城區政府與廣州智境投資公司簽約的汝湖鎮特色小鎮項目主打生態旅游,該項目將落戶汝湖鎮上圍村,投資10億元,依托古村落資源將上圍村建設成為集生態田園觀光、民俗節慶活動、鄉村文創、戶外運動拓展、鄉村康養旅居功能于一體,具有嶺南田園特色的休閑度假勝地。
惠州市文廣新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惠州高度重視招商引資工作,采取多種形式吸引國國內外文化龍頭企業來惠投資。例如,以讀者、賽格、萬達等為代表的大型企業集團通過控股、參股、投資等形式,全面進入惠州文化產業領域。而深圳文博會等國際專業展會平臺的招商引資功能愈發凸顯。2010年以來,惠州先后有約600多個招商引資和宣傳推介的項目列入文博會推介,現場簽約項目近100個,總投融意向資金額近1500多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來,惠州已達成的文化項目投融資額達2954億元以上。僅涉及羅浮新區的康養文化旅游度假招商項目已簽約項目有21宗,投資總額約1906.3億元。目前,萬達文化旅游城、《讀者》數字出版(惠州)基地、仲愷區潼湖國際智慧園創意村項目、羅浮山影視文化產業基地、永發動漫智慧高新產業園、賽格國際動漫產業基地、奧飛南昆山星湖小鎮等一大批新落戶項目正加緊推進。

實施“文化+”戰略 文化產業增加值逐年遞增
近年來,惠州大力實施“文化+”戰略,不斷催生新的經濟業態,重塑文化產業價值,對經濟轉型升級成效漸顯。表現突出的是,利用“文化+科技”大力提升文化制造業的科技含量和文化附加值,文化制造業轉型升級進一步加快。同時,“文化+旅游”在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中發揮突出作用。
例如在旅游方面,目前,惠城區主打“西湖”和“東坡”文化品牌,惠陽區以葉挺故里紅色旅游業為主線,惠東、大亞灣以絕佳的藍色濱海文化旅游為品牌,博羅、龍門主推養生及綠色生態旅游。
厚重的歷史文化、特色的地方風俗已演變成優越的旅游資源。數據顯示,2017年,惠州接待游客5393.6萬人次、旅游收入439.3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4.4%、20.6%。同時,文化產業與傳統民俗文化、非遺文化的深度融合,龍門農民畫、東平窯陶瓷、葉挺紀念園文創產品、髙潭革命區文創產品、鵝美文化藝術品等文化產品已形成一定規模。
不僅是文化旅游業,在“文化+”戰略的推動下,惠州已形成以文化制造業為主體,文化服務業為新興增長點、門類比較齊全的產業體系。其中,家用視聽設備制造、玩具制造、工藝美術品制造、包裝裝潢及其他印刷文化制造業中的四大支柱領域集聚效應十分突出。惠州已成為全國主要的家用視聽設備生產基地、世界最大的鐳射光頭生產基地,成為全國最大的電視機、汽車音響和照相機生產基地之一,擁有國家(惠州)視聽產品產業園、國家火炬計劃惠州仲愷激光頭特色產業基地等文化產業園區。年產值超2億元的文化科技制造企業有20多家,擁有TCL、德賽、華陽、九聯科技等一批知名大企業和品牌。
此外,影視產業同樣表現強勁。通過穩步推進粵港澳(臺)影視拍攝基地建設,惠州已成功舉辦三屆粵港澳臺微影視作品文化交流周,“天馬杯”會址及“一帶一路”國際動漫活動落戶惠州,引進大型企業在惠投建的羅浮山影視產業基地,被評為“廣東省粵港澳影視產業合作基地”和 “廣東省微影視創作孵化中心”,如今,惠州作為粵港澳(臺)影視拍攝基地的功能格局初步顯現。
梳理惠州近年來的經濟數據可以看出,文化產業正逐步成為惠州經濟增長新動能和新引擎。2015年,惠州文化產業增加值為164.36億元,2016年為165.81億元,2017年達到170億元,呈現逐年增長態勢。從2013年起,惠州文化產業對國民經濟增長貢獻率平均達5%以上,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日益顯現,并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