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嶺南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千百年來,“千年西湖”“千年府城”“千年東坡”文化在這里共融共生。當前,惠州市正在大力發展文化強市建設,努力打造與惠州經濟實力相匹配的文化優勢和發展優勢。 持續擦亮歷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煥發“嶺東名郡”時尚魅力。惠州有2200多年的建制史,1400多年的建城史,多種優秀文化在這里碰撞交融。惠州將加強文化資源系統整體保護、品牌化提升和活化利用,加強文物、歷史街區、古建筑、古驛道、古村落、古籍的保護和修繕,建設“嶺南東坡文化中心”。加快實施中山公園及其文物保護整體提升項目,推進千年府城遺址考古工作,主動發掘白馬窯址群的三官坑窯址,打造環西湖博物館群落,積極參與“海絲聯盟”交流合作,推進“海絲”史跡保護利用,推動建設白馬窯考古公園和廣東省陶瓷標本庫房,讓歷史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 積極參與建設大灣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構建現代文旅產業體系。惠州作為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有名山名湖、大江大海,近年來,惠州文化產業對該市國民經濟增長貢獻率平均達5%以上。下一步,惠州將圍繞環西湖、環羅浮山-南昆山、環惠州灣三大平臺,將山海湖泉島特色資源串珠成鏈,積極參與建設大灣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深化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市建設,做優“夜色惠精彩”品牌,培育六大文旅夜間消費圈,推動文旅大資源全面轉化為文旅大經濟、大產業,強化文旅產業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撐。 讓更多的文體設施“觸手可及”,提升“惠民之州”的幸福度。實施高品質文化供給工程,增強高質量文化供給,實施公共文體設施效能提升行動,規劃建設一批各具特色、集文旅體融合服務的“惠享文化空間”,打造更多群眾家門口的“文化客廳”,計劃到2025年底,全市每萬人室內公共文化設施面積不少于1306平方米,人均公共藏書不少于1.25冊。進一步推進體育場地設施建設,通過“新建一批,共享一批,掛牌一批”的方式,計劃新增惠民共享球場100個,完成1000件健身設施進鄉村、進社區,構建城市15分鐘健身圈。 (信息來源:辦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