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民宿發展成為國家、省、市推動旅游發展特別是鄉村旅游發展的有力抓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市文廣旅體局堅持把民宿發展列入重點工作,大力規范民宿管理,積極推動民宿產業快速發展,取得較為明顯的成效。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2年1月,進入廣東省民宿管理系統的44家,2021年惠陽秋長谷里等六家民宿被公布為廣東省鄉村民宿示范點,博羅縣橫河鎮入選首批“廣東鄉村民宿示范鎮”。現有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3個、模范村5個,省級鄉村旅游示范鎮14個、示范點27個、特色村9個,國家鄉村旅游精品線路線1條、省級8條。 一是制定規范性文件,為民宿管理提供法律支持。惠州市民宿業發展還存在缺少統籌規劃、管理依據不足、事中事后監管困難等問題,立法規范區域民宿業管理,是惠州市民宿業實現持續發展的現實需要。2019年,《廣東省民宿管理暫行辦法》出臺實施后,為貫徹落實上位法,細化相關管理措施,促進民宿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市文廣旅體局牽頭制定了《惠州市民宿管理實施細則》,該《細則》對各部門職責、房屋權屬證明、登記管理等實際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內容都進行了細化明確。 二是破解管理難題,引導民宿規范發展。針對民宿登記管理工作面臨諸多難題,多次召開縣區旅游部門和市直各職能部門參加的推進會、座談會,梳理民宿登記中的難題,明確辦理登記的各部門職責,并參照省廳做法將民宿登記情況納入對縣區旅游質量考核指標之中,不斷推進民宿登記工作落實。2022年1月以來,還委托第三方機構對各縣區民宿開辦情況進行摸底調查,及時將符合開辦條件的民宿企業抄告當地縣區旅游行政部門督促鎮街主動辦理登記。同時,對已登記的名宿全市統一公布名單,統一使用“廣東旅游民宿(惠州人家)”品牌標識,對未辦理登記的經營單位,嚴禁使用該品牌標識,引導各民宿業主逐步改善經營資格條件,走上規范監管軌道。 三是堅持品牌引領,帶動整體產業提質增效。出臺了《惠州市推動鄉村旅游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著力培育提升5個民宿集聚區、建成100個“惠州人家”精品民宿。目前,通過政府指導、政策支持、市場培育,惠州市發展了不少本土民宿知名品牌,如禾肚里稻田民宿發源于博羅,目前全省布局八家店;愛樹民宿發源于龍門,已經走出廣東在全國多省市布局十家店;停苑、英秀、尚柯等本土精品民宿品牌也逐漸走出惠州,布局連鎖發展;秋長谷里、云侶堡美宿、山里院子、菁木山舍等精品民宿嶄露頭角;全國知名民宿品牌墅家、詩莉莉、心悅雅集、趣墅等也都紛紛落子惠州,僅博羅禾肚里稻田民宿,2021年入住人數5161人次,住宿收入 235.7萬元。 四是建強協會組織,促進行業自律管理為我所用。2019年7月,市文廣旅體局作為業務指導單位,廣東省內首家非標性質、涵蓋民宿、客棧與精品酒店的社會組織---惠州市民宿客棧與精品酒店協會成立,此舉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國的前列,也填補了惠州市非標住宿業態行業自律組織的一個空白。目前,惠州市民宿協會承擔著為經營者提供信息咨詢、產品推廣、培訓交流、爭議協調等服務外,還積極協助行業管理部門制定服務規范、承接市場管理情況調研等任務,在規范行業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作用。2021年,民宿協會會長鄭春桃獲評文旅部文化和旅游能人。 五是助力鄉村振興,形成各具特色的民宿集群。每年開展最美民宿評選活動,同時,與“途家”“去哪兒”等專業平臺合作,進行市場化推廣、營銷,“風韻嶺南·醉美惠州”鄉村旅游品牌正在擦亮,各具特色的民宿集群正在形成。黃沙洞依托溫泉資源,在村里開辦了15家民宿,深受游客青睞;羅浮山下的上良民宿村以村企合作模式發展地方旅游,激活農村閑置物業,往日貧困的移民村成功脫貧致富,蛻變成為3A級旅游景區、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南昆山的中坪尾村,平均海拔達600米,森林生態旅游資源豐富,利用區域優勢已開辦民宿、家庭旅館共17家,先后被評為“廣東最美麗鄉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2021年經營民宿、家庭旅館人均年收入5萬元左右,以實際行動踐行鄉村振興戰略。 (信息來源:局辦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