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惠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讓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使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閃亮的城市名片,尤其是“惠州藍”頻頻刷爆朋友圈。 
惠州東江圖片社供圖 10月16日,生態環境部公布2023年9月和1~9月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1~9月,惠州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空氣質量排名第六。 開展揚塵污染專項檢查3.2萬次 根據生態環境部公布,2023年1~9月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前10位為海口市、拉薩市、舟山市、黃山市、珠海市、惠州市、深圳市、福州市、麗水市和廈門市,其中惠州市排名第六位。 根據2023年9月全市污染防治攻堅戰情況通報,2023年1~9月,我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2.44,同比改善3.9%,排名珠三角第2;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7.8%,同比上升5.9個百分點。分各縣(區)來看,大氣環境質量排名依次為龍門、大亞灣、惠東、惠陽、惠城、仲愷、博羅。六項污染物指標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其中PM2.5、PM10、O3、NO2分別為17、33、135、15微克/立方米。 國考斷面水質狀況方面,1~9月,全市11個國考斷面(地表水8個、水庫1個、入海河流2個)水質優良率為100%,劣V類比例為0。各縣(區)水環境質量排名依次為龍門、大亞灣、惠東、博羅、惠城、仲愷、惠陽。 值得一提的是,1~9月,全市共開展揚塵污染專項檢查3.2萬次,發現揚塵污染問題4022個次,立案2566宗,罰款金額570余萬元。生態環境執法方面,1~9月,全市共出動24710人次,執法檢查企業9379家次,立案285宗,處罰金額達3318.6155萬元。 構建全覆蓋空氣質量監控網絡體系 近年來,我市生態環境部門聚焦薄弱環節,緊盯推動空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夯實高質量綠色發展底色,全力守護“惠州藍”。 “今年以來,我市督促和指導159家使用活性炭、噴淋吸收企業完成了一輪次‘換水換炭’,完成31家涉VOCs企業低效治理設施改造升級,完成1244座涉VOCs儲罐排查;累計完成159臺鍋爐綜合整治。”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說,這也是我市以查促改提升執法實效,有力推動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一個縮影。 為集中攻克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市污染防治攻堅戰總指揮部辦公室印發《惠州市2023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等,建立周研判、月調度、季匯報、定期督導、專家問診、預報預警等機制。明確各縣(區)空氣質量優良率、PM2.5、PM10、NO2年度目標任務,強化各縣(區)生態環境質量考核管理,建立鎮(街)大氣污染網格化精細管控機制,依托全市63個鎮、街道和功能區空氣自動監測子站,構建“國控-省控-市控-鎮街”全覆蓋空氣質量監控網絡體系,實行綜合調度、聯動執法、督導協調、限時整改等聯防聯控工作制度,實現大氣污染問題快速解決、閉環管理。 在應對污染天氣方面,我市印發實施《惠州市污染天氣應急預警工作指引》,細化明確各縣(區)及各職能部門應急防控工作要求,進一步提升空氣質量保障和污染應對水平。今年以來,全市啟動了10次輕度污染天氣應急預警,累計檢查工業企業3246家次;檢查加油站、儲油庫112家次,抽檢用車大戶83個次,引導17224次柴油貨車錯峰物流,臨時交通管制405處,疏導交通擁堵點260個次;檢查工地2312個次,停工142個次,制止露天焚燒142起,勸阻露天燒烤290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