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生態環境部公布了2023年12月和1-12月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狀況。2023年,惠州空氣質量名列全國第六,在珠三角名列第一。 “惠州藍”交出良好的成績單,離不開惠州打出的“組合拳”。近年來,我市始終將優良的環境空氣質量作為最普惠的生態產品,堅持科學、精準、依法治污,全市各級各部門協同發力,全力開展大氣污染防治攻堅。2023年,全市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圓滿完成省廳下達的各項考核目標。空氣質量綜合指數2.56、空氣質量優良率98.4%,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和優良率實現歷史性突破,為全省空氣質量穩步提升作出了惠州貢獻。 
空氣質量和優良率均列珠三角城市首位。 根據生態環境部公布,2023年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前10位為海口市、拉薩市、舟山市、福州市、黃山市、惠州市、廈門市、張家口市、深圳市和貴陽市,其中惠州市排名第六位。 根據2023年全市污染防治攻堅戰情況通報,去年惠州全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8.4%,同比上年上升4.7個百分點,空氣質量和優良率均排名珠三角城市首位,分縣區來看,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排名依次為龍門、大亞灣、惠東、惠陽、仲愷、惠城、博羅。 
為扎實開展揚塵治理工作,去年全市共開展揚塵污染專項檢查49119次,發現揚塵污染問題6306個,已完成整改6292,立案4323宗,處罰金額1067.063萬元。生態環境執法檢查方面,2023年全市執法檢查35740人次,執法檢查企業13340家次,立案432宗,處罰金額4711.599萬元。 成功搶回17天預測有超標風險天數。 近年來,我市生態環境部門緊盯薄弱環節,持續推動空氣環境質量改善,全力守護“惠州藍”,為惠州高質量發展夯實綠色發展底色。 每周有研判、每月有調度、每季有匯報……為了更好地守護“惠州藍”,我市印發了相關方案,明確了建立了周研判、月調度、季匯報、定期督導、專家問診、預報預警等機制。與此同時,我市將空氣質量優良率、PM2.5、PM10、NO2年度目標任務具體明確到7個縣(區),強化各縣(區)生態環境質量考核管理,建立鎮街大氣污染網格化精細管控機制,依托全市63個鎮、街道和功能區空氣自動監測子站,構建“國控-省控-市控-鎮街”全覆蓋空氣質量監控網絡體系,實行綜合調度、聯動執法、督導協調、限時整改等聯防聯控工作制度,實現大氣污染問題快速解決、閉環管理。 
為搶回更多優良天數,我市印發實施《惠州市污染天氣應急預警工作指引》,實行區域聯防聯控,進一步提升空氣質量保障和污染應對水平。2023年,我市共啟動13次持續49天的輕度污染天氣應急預警,成功搶回17天預測有超標風險的天數。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我市積極開展揮發性有機物(VOCs)治理,全面排查涉VOCs工業園區、產業集群,強化VOCs排放管控,推動全市VOCs管控再上新臺階,累計檢查涉VOCs企業611家,完成221家企業整改。此外,督促和指導159家使用活性炭、噴淋吸收企業完成了一輪次“換水換炭”,完成51家VOCs企業低效治理設施改造升級、1246座涉VOCs儲罐排查,完成市級LDAR信息管理平臺建設。為推進氮氧化物減排,我市進一步收嚴氮氧化物排放標準,累計完成239臺鍋爐綜合整治,謀劃了一批水泥廠超低排放改造、燃氣鍋爐低氮燃燒改造等重點減排項目申報中央專項資金,推動工業鍋爐、爐窯污染治理提標升級,截至目前已獲得中央資金支持1.2627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