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可實現對危險廢物安全監管與環境監管,無縫覆蓋和聯動把控的“智慧柜”和“智慧桶”,到可大大減少環境風險的NMP循環再生使用,再到可實現集中處理、智能分選的綠色分揀中心……作為廣東第五個“萬億工業大市”,同時錨定“無廢城市”建設目標的惠州,正在全方位探索工業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新路徑,以技術創新提升全產業鏈“無廢化”水平。 科技向善、綠色發展已經成為惠州制造各行各業共識,頭部企業積極承擔著綠色轉型的示范效應。作為鋰電池行業的頭部企業,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億緯鋰能)深耕新能源領域,大力推行鋰電池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減污降碳。 據億緯鋰能循環經濟部王帆博士介紹,鋰電池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減污降碳,具體是指從制造過程到產品交付,再到固體廢物處置等環節都采取了相應的技術手段和管理措施。比如,通過數字化賦能“極致制造”減少廢棄物產生,通過循環經濟綠色供應鏈提升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能力,以及探索能源結構低碳轉型促進節能降碳等。 走進億緯鋰能潼湖生產基地,可見四個碩大的圓柱罐體,電池生產線產生的NMP回收液被槽車持續運送至這里,通過精餾塔提純,最終產出能再次供給制造端使用的NMP溶液。 NMP又名“N-甲基吡咯烷酮”,是鋰電池制造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溶劑。但NMP屬于有機溶劑,如果運回供應商處進行處置,不僅路途遠、成本高,還有長距離運輸及貯存的環境安全風險。如今通過采用就地利用的方式,不僅從源頭上減少了廢棄物的產生,更有效降低了運輸過程中的環境安全風險。 “NMP提純回收裝置,充分利用了NMP的可再生回收特性,采用連續減壓精餾工藝,使NMP回收率高達99.6%,純度可達到99.9%,產出的電子級NMP溶液再返回電池制造工廠使用,形成NMP定向循環供應。”王帆表示。 據統計,2023年億緯鋰能通過全生命周期減污降碳行動,惠州基地的制造工廠共減少固體廢物產生約1900噸,增加資源化利用固體廢物約90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4000tCO2e。同時循環回收戰略協同項目陸續投產,1.8萬噸/年廢舊鋰電池回收和16萬噸/年NMP循環利用裝置滿產,可實現91%的廢棄物循環回收,再加上其他固廢的資源化利用,億緯鋰能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已經達到96%以上?! ?/p> 作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智能科技產業集團,總部位于惠州的TCL,實力不斷增強的同時,也在積極踐行綠色發展。據了解,TCL從自身運營、綠色產品和打造凈零生態圈的整體性出發,構建減污降碳協同推進的工作體系,將應對氣候變化職責融入經營管理和業務活動中,推動“無廢集團”建設。 旗下“TCL環保”專業從事廢棄物資源循環再生利用和全面環境服務,保持并持續改善綠色工廠體系和綠色產業園區,將綠色生產、綠色制造的理念融入日常生產運營,并在此基礎上將環保思維貫徹于產業鏈的各個關鍵節點。 在位于惠州仲愷高新區的TCL綠色循環分揀中心,大量的液晶顯示面板包裝材料,通過智能分選、清洗、重新塑形后,得到最大化的循環利用?!巴ㄟ^開展包裝回收,優先使用可重復利用的包裝材料等方式,一方面延長材料重復使用壽命,避免材料過早丟棄浪費,另一方面企業也實現了降本增效?!盩CL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田瑞龍表示。 生產一塊手機屏,需要用到大約半杯叫作剝離液的有機溶劑。這種有機溶劑通過傳統的危廢焚燒工藝處理,仍然可能會對環境造成影響。面對廢剝離液處理難題,TCL通過打造資源循環利用系統,讓廢剝離液得以提純再利用,實現生產循環,不僅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還能為企業節約成本。 作為廣東省危險廢物綜合處理示范中心一期的投資、設計、建設及運營方,惠州東江威立雅環境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江威立雅)同樣走在危廢處理技術前沿。 據東江威立雅市場部經理王明明介紹,為應對危廢面臨的收集混雜和信息缺失問題,東江威立雅推出具有自主研發專利的危險廢物處置智慧云服務平臺系統,“該系統結合視頻監控、軌跡監控,二維碼溯源標簽、RFID射頻等手段,將危險廢物納入物聯網監管,實現危險廢物從產生到處置各個環節數據鏈清晰完整”。 在實際操作中,用戶將廢物貼上標簽,放入稱重平臺,稱重平臺獲取重量后,自動打開相應柜門,用戶將廢物放入柜門完成存廢。管理后臺根據客戶分類設定內部分類對應機制,可實現按類別開門。 當前,試點街道正依托智慧云平臺以及“智慧柜”“智慧桶”,在轄區開展“無廢醫院”試點工作——通過合理布置“智慧柜”“智慧桶”設備點位,輻射周邊一定服務半徑內的小微醫療機構。小微醫療機構向“智慧柜”“智慧桶”存,東江威立雅從“智慧柜”“智慧桶”取,再統一轉運至具備相應資質的單位統一處置,最終實現“產廢源頭統計系統精準化、中端分類收運系統專業化、末端分類處理規范化”。 據了解,“無廢城市”建設工作開展以來,惠州已逐步形成“市級主導、縣區同創、部門協作、全民參與”(簡稱“市縣(區)同創”)的惠州“無廢城市”建設模式,推動固體廢物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利用處置的關鍵技術成果轉化18項,突出打造11個典型經驗模式。 其中,億緯鋰能的鋰電池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減污降碳示范項目、TCL探索“無廢集團”建設項目、東江威立雅危險廢物綜合處置示范項目均入選廣東省“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典型經驗模式清單,億緯鋰能項目同時入選2023年“無廢城市”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典型案例首批名單和工信部的“無廢企業”典型案例名單,成為惠州推動“無廢城市”建設的強勁引擎,激發新質生產力內生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