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作為廣東省農業大市、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惠州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立足特色資源,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 為推介惠州優越投資環境和鄉村振興成效,惠州將于10月20日舉行2023年鄉村振興招商對接會,向國內外優秀企業家、投資人、創業者發出邀約,歡迎大家投資惠州、扎根惠州,共享惠州高質量發展新機遇,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資源富、基礎好 上半年農林牧漁業產值增速全省第一 惠州有良好的農業農村發展基礎,在大灣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競爭力。全市耕地面積137萬畝,林地面積1028萬畝,海域面積452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69.6公里,海水淡水可養殖面積31萬畝。 據悉,目前惠州已形成絲苗米、甜玉米、馬鈴薯、荔枝、茶葉、花卉、畜禽、海產品等優勢特色產業,創建2個國家級產業集群(荔枝、三黃胡須雞)、2個國家級產業強鎮(龍門縣龍田鎮、惠東縣梁化鎮)、5個國家級“一村一品”專業鎮村、7個三產融合發展示范鎮、20個國家省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了15個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124個“粵字號”農業品牌,初步構建起“跨縣集群、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產業體系。 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惠州農林牧漁業產值214.9億元,同比增長6.7%,增速全省第一。 當前,惠州正在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以2縣、7鎮、70個村為示范,集中開展“植綠”“農房風貌管控提升”“人居環境整治”三項攻堅行動,持續推進美麗圩鎮建設、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鄉村改革與治理,加快縣鎮村高質量發展。 區位優、空間大 正加快融入大灣區“半小時經濟圈” 惠州區位優勢明顯,是粵港澳大灣區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擁有3線9站高鐵網,是珠三角連接粵東、粵北及閩贛的樞紐門戶,各種生產要素、產品可以速達大灣區、內地乃至全球海外市場,正加快融入大灣區“半小時經濟圈”。 惠州區位優勢可謂得天獨厚,不僅擁有快速高鐵網絡,還有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以及大灣區九大港口之一的惠州港,乃至通達國內各大城市的惠州機場。 在惠州,陸地面積1.13萬平方公里,約占大灣區的1/5,國土開發強度僅10.9%,可拓展空間非常廣闊。 與此同時,依托269.6公里海岸線,惠州將海洋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打造具有惠州特色的現代化海洋牧場標桿和亮點,通過大力發展海洋經濟,耕海牧漁、建設“藍色糧倉”。今年上半年,惠州水產品產量增長5.3%,其中海水產品產量增長4.4%,淡水產品產量增長5.9%。 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型,惠州還著力推動農業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廣現代農業新技術、新應用。特別是在漁業種群保護繁育方面,惠州正走在全省前列。 強政策、優服務 一攬子政策優惠助力農企發展 惠州營商環境優越,推出了重大項目專班全程服務、拿地即動工、解決企業困難“直通車”平臺、“一網通辦”等一系列措施,2022年GDP 5401.2億元,增速全省第一,是大灣區投資興業的熱土。 惠州還推出了一系列鄉村振興激勵政策。其中,產業發展方面,在龍頭企業貸款貼息、產業園建設、預制菜、“菜籃子”等方面出臺了相關扶持措施;用地保障方面,市、縣區兩級每年安排不少于10%的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金融支農方面,持續加大信貸投入、拓展涉農保險深度廣度、拓展多元化支農融資渠道、提升“三農”融資能力,優化農村金融生態環境。 近年來,除了在工業領域不斷吸引石化新材料、電子信息等產業企業落戶,在農業領域,惠州也在大力引進和培育優質企業和產業項目,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引領鄉村全面振興。隨著一大批加工、流通、科研等領域的涉農優質項目選擇落戶惠州,成為推動惠州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 采寫/攝影:南都記者黃海林 (來源于惠州市農業農村局) 編輯:黃海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