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種植的效益怎么樣?是農戶最關心的問題。而使用新品種、新技術能有效節本增效并降低勞動力。農業高質量發展路也需依靠科技之火照亮。一直以來,惠城區農技中心強化“走出去,引進來”,以項目合作實施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落地,促農民增收、助產業發展。 
近期,廣東省農科院作物所玉米研究室主任、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廣州綜合試驗站站長李高科率隊到惠城區調研指導鮮食玉米新品種新技術集成示范推廣和冬種生產管理工作。 科技示范護種業,良種良法保糧安。多年來,惠城區農技中心持續與省農科院作物所緊密合作,實施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示范縣的試驗示范任務。2023年重點在馬安鎮的健禾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開展“秋季鮮食玉米品種與技術試驗示范及基地建設”,主要進行3個甜玉米新品種示范和4種防病農藥試驗處理,配套實行一耕兩免輕簡種植、秸稈粉碎還田、水肥一體化和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技術措施。 
日前,在示范基地玉米成熟時,省農科院作物所、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廣州綜合試驗站、惠城區農技中心等單位聯合舉辦了“甜玉米百畝方示范測產驗收現場暨優新品種與一耕兩免輕簡種植技術示范觀摩”,共有玉米專家、農技人員、種植農戶、種業代表和玉米收購商等30人參會,現場推介粵甜41號、粵萬甜6166、廣良甜27號等品種及新的栽培技術。參會人員紛紛下到田間,對比觀察甜玉米應用新品種、新技術以及噴施新農藥處理后所取得的成效。參會人員一致認為,通過種植高產優質的玉米新品種,應用育苗移栽+免耕+噴施木霉酵液等生物農藥+水肥一體化的技術措施,增產增收明顯,且減少了化肥和農藥使用量,保護了農田生態環境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議將這些甜玉米良種良法良技術結合“基地示范”“線上線下宣傳”“院推企合作”等方式,進一步擴大推廣和輻射帶動,促進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 現場觀摩后,技術人員對示范基地的玉米分批次進行了測產驗收和調查考種,3個品種的4種農藥處理的鮮苞畝產量在1317公斤~1521公斤之間,均比其對照處理(完全不防病)增產,增幅1.86%~12.92%。“下來,我中心將繼續加強與上級農科院校的合作,引進篩選更多適宜我區種植的玉米良種,融合試驗示范高產高效優質栽培技術,提高糧食單產和耕種效益,促進農業提質增效。”惠城區農技中心有關人員介紹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