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當前所在位置: 首頁 > 重點領域信息公開 > 社會公益事業建設 > 災害事故救援領域
    選擇字體:  [               ] 雙擊自動滾屏 關閉
打印
惠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惠州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通知

    惠府辦〔2013〕64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惠州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業經十一屆37次市政府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執行中遇到的問題,請逕向市國土資源局反映。


  惠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3年10月15日


  惠州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一、總則
  (一)編制目的。
  快速、高效、有序地做好我市境內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防御工作,提高對突發性地質災害的應急反應能力和防御水平,避免或最大程度地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二)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廣東省突發事件應對條例》、《廣東省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等有關法律、法規和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預案。
  (三)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在我市境內由自然因素或者人為活動引發的危害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與地質作用有關的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工作。
  (四)分級。
  地質災害按照人員傷亡、經濟損失的大小,分為小型、中型、大型、特大型4個等級。不同的地質災害等級對應我市規定的突發公共事件等級如下:
  1.小型地質災害:因災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下。
  無人員傷亡的小型地質災害屬于一般級別的突發公共事件,有人員傷亡的小型地質災害屬于較大級別的突發公共事件。
  2.中型地質災害:因災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
  中型地質災害屬于重大級別的突發公共事件。
  3.大型地質災害:因災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
  大型地質災害屬于特別重大級別的突發公共事件。
  4.特大型地質災害:因災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上。
  特大型地質災害屬于特別重大級別的突發公共事件。
  (五)工作原則。
  以人為本,預防為主。建立健全應急聯動和群測群防機制,最大程度地減輕突發性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實現統一領導、分工負責、分級管理、屬地為主、綜合協調、有備無患、快速高效的目標。
  1.發生突發性特大型地質災害,市政府迅速上報省政府,并全力配合做好組織應急處置工作。
  2.發生突發性大、中型地質災害,市政府負責組織應急處置工作,并請求省有關部門幫助、指導開展應急處置工作。
  3.發生突發性小型地質災害由所在縣、區政府(含大亞灣開發區、仲愷高新區管委會,下同)負責應急處置工作,市有關部門給予必要的支持與配合。
  二、組織體系與職責
  (一)應急指揮機構與職責。
  建立地質災害應急指揮機構,實行部門聯動、應急專家現場技術指導和會商咨詢制度。
  1.應急指揮機構。
  市政府成立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指揮全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搶險救災工作,負責配合特大型地質災害的應急處置工作,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大、中型地質災害的應急處置與救援工作。
  其機構組成如下:
  總指揮長:市政府分管副市長
  副指揮長:市政府分管副秘書長
                     市國土資源局局長
  成    員:惠州軍分區,市委宣傳部,市發展改革局、經濟和信息化局、教育局、公安局、民政局、財政局、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交通運輸局、水務局、農業局、衛生局、安監局、氣象局,惠州供電局,惠州廣播電視傳媒集團,駐惠地質隊等有關單位分管負責人組成。
  市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市政府分管副秘書長兼任,副主任由市國土資源局局長兼任。市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成員及其單位確定的聯絡員為辦公室成員。
  2.應急指揮機構職責。
  市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主要職責:領導、指揮和協調地質災害應急處置與救災工作;組織有關成員單位對災區進行緊急援救;協調惠州軍分區迅速組織部隊參與搶險救災;指導各縣、區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做好地質災害的應急處置與救援工作;處理其他有關地質災害應急防治與救災的重要工作。
  市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辦公室主要職責:負責市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日常工作,執行市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的指示和部署,協調指揮部成員單位之間和縣、區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之間的應急工作,并督促落實;匯集、上報災情險情和應急處置與救災進展情況;提出具體的應急處置與救災方案;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分析災情險情,評估災害損失及影響程度,為市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決策提供依據;起草市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文件、簡報,負責應急指揮部各類文書資料的準備和整理歸檔;組織應急處置與救災的新聞發布;按規定提請啟動本預案;開展專業應急演習和應急宣傳教育等工作;承擔市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按照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的原則,各縣、區政府可參照市級地質災害應急指揮機構和職責設立相應的應急指揮機構,明確工作職責。
  (二)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與職責。
  市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及有關部門,要在指揮部的統一指揮、協調下,各司其職,通力合作,配合省政府做好特大型地質災害的應急處置工作;做好大、中型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處置的有關工作。
  市委宣傳部:負責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工作的宣傳報道和協調工作。
  市國土資源局:負責組織突發地質災害應急調查,核查地質災害災情險情,誘發因素,實時掌握災情險情動態信息,分析、預測發展趨勢,根據災情險情變化及時提出應對措施和建議;指導地質災害監測、評估和預報,與同級氣象部門聯合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指導災后恢復重建、重大地質災害應急治理工程和技術服務等工作,并向市政府和省國土資源廳報告災情險情信息和地質災害調查和處置情況;會同市有關部門做好搶險、救助的部署、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
  惠州軍分區:負責協調駐惠部隊、武警支隊參加搶險救災工作。
  市氣象局:負責提供突發地質災害預警預報所需的氣象資料,與國土資源部門共同會商,聯合及時、準確發布突發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信息;加強災區的氣象監測預報,為應急救援提供氣象保障;組織有關縣、區氣象局為本級提供氣象服務。
  市水務局:負責水利設施和沿線地質災害的險情排查、監測和治理工作,消除安全隱患;組織水情、汛情監測以及地質災害引發的次生洪澇災害的處置、水利工程搶險和毀壞水利設施的修復等工作。
  市發展改革局:負責安排重大救災基建項目,協調建設資金;組織協調有關單位編制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
  市公安局:負責組織、指揮、協調公安機關維護災區社會治安秩序,參與搶險救災;在緊急情況時,組織受災害威脅的人員避險疏散,對遇險人員進行搜救;防止因地質災害引發的群體性治安事件,依法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做好進出災區道路和災區交通疏導工作。
  市財政局:負責安排突發性地質災害救災應急專項資金預算,審查救災款的分配、投向和效益,負責下撥救災應急資金并對其使用進行監督管理,督促縣、區級財政落實本級財政負擔的應急防治資金和救援資金。
  市民政局:負責協助做好受災人員緊急轉移和安置工作;核定和報告災情;組織協調救災物資和受災群眾的臨時生活救助與恢復重建工作;負責對災情損失的評估,對遇難人員善后處置等工作。
  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負責組織受地質災害影響的城鄉房屋建筑的險情排查、監測工作,指導受影響房屋消除安全隱患的工作;負責災后恢復重建規劃和工程建設督導工作。
  市交通運輸局:負責公路沿線和交通干線附屬設施地質災害的險情排查、監測和治理工作,消除安全隱患;組織、指揮、協調搶修損毀的交通公路設施,保障道路暢通;在危險路段設立醒目的警示標志;配合做好搶險救災人員、物資以及撤離人員的緊急運輸工作;協調鐵路辦做好所轄鐵路、城際軌道交通沿線及其附屬設施地質災害的險情排查、監測和治理工作,消除安全隱患;保障鐵路、城際軌道交通運輸暢通,組織做好搶險救災物資運輸工作。
  市衛生局:負責督促醫療機構和醫院地質災害的險情排查、監測和治理工作,消除安全隱患;組織調度醫療衛生技術力量,開展醫療救護和搶救傷病員工作;加強災區衛生防疫工作,做好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監督等工作,提供醫療技術支持。
  市教育局:負責危及校舍和附屬設施安全的地質災害險情排查、監測和治理工作;災害發生時做好在校學生的安全管理和組織疏散工作,妥善解決災區學生的就學問題;負責對學生進行防災減災應急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在校附近出現地質災害險情災情時提供就近的躲避場所。
  駐惠地質隊:負責提供技術支持,協助國土資源部門做好地質災害險情排查、監測和治理工作;組織參與地質災害應急調查、搶險救災、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及災后恢復重建選址評估等工作。
  市農業局:負責組織災區動物疫病的預防、控制和撲滅工作,加強動物疫情的監測,防止和控制動物疫病的爆發流行,及時組織開展災后農牧業查災、生產恢復和自救工作。
  市安監局:負責組織、督促非煤礦山企業等有關單位做好對危及自身安全和威脅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負責協調各通信運營企業,確保及時準確發布突發地質災害預警預報信息;做好通信應急保障工作,盡快恢復被破壞的通信設施,保障災害現場應急通信暢通。
  惠州廣播電視傳媒集團:負責播發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預報等信息,及時準確報道災情和搶險救災工作,協助做好防災救災法規、政策的宣傳。
  各縣、區政府參照市的做法,切實加強本行政區域內地質災害防治和應急處置的領導和協調工作。根據地質災害應急處置的需要,縣、區政府應當緊急調集搶險的應急人員,調用物資、交通工具和相關的設施設備;必要時可以根據需要,在搶險救災區域范圍內實施交通管制等措施。
  (三)應急專家組與職責。
  市國土資源局負責組織建立地質災害應急專家庫,專家組負責對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工作進行現場技術指導和會商,研究分析災情和發展趨勢,為市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決策提供搶險救災咨詢或建議,科學指導應急救援和災后恢復重建等工作。
  各縣、區國土資源局(分局)參照市的做法,相應成立突發地質災害專家組,為突發地質災害應急處置提供技術支持。
  三、運行機制
  (一)預測預警。
  針對本市地質災害分布特點、易發程度,建立和完善預測預警機制,加強監測,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1.預測預警系統。
  加快建立以預防為主的地質災害監測、預報、預警體系,開展地質災害調查,修編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建設地質災害群防網絡和專業監測網絡,形成覆蓋全市的地質災害監測網絡。
  市國土資源、氣象、水務等部門要密切合作,逐步建成與全市防汛監測網絡、氣象監測網絡互聯,信息資源共享,形成市、縣(區)地質災害信息系統,及時傳送地質災害險情災情、汛情和氣象信息。
  2.信息收集與分析。
  負責地質災害監測的單位,要及時收集、整理與突發地質災害預防預警有關的數據資料和相關信息,及時做出地質災害中短期趨勢預測,提出預防或采取應急措施的建議,建立地質災害監測、預報、預警等資料數據庫,實現各部門間的信息共享。
  3.預警級別。
  根據預測分析結果,對可能發生和可以預警的突發性地質災害進行預警。預警級別按據突發性地質災害的緊急程度、發展態勢和可能造成危害程度,分為一級(紅色)、二級(橙色)、三級(黃色)和四級(藍色)四個級別。
  一級(紅色):預計將要發生突發性地質災害的風險很高;
  二級(橙色):預計將要發生突發性地質災害的風險高;
  三級(黃色):預計將要發生突發性地質災害的風險較高;
  四級(藍色):預計有一定風險將要發生突發性地質災害。
  (二)預防預警行動。
  1.編制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縣級國土資源部門會同同級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每年年初擬訂本年度的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由同級政府批準后頒布實施。    
  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要標明轄區內主要災害點的分布,說明主要災害點的威脅對象和范圍,明確重點防范期,制訂具體有效的地質災害防治措施,確定地質災害的監測、預防責任人。
  2.地質災害險情巡查。
  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要充分發揮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和專業監測網絡的作用,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加強對地質災害重點地區的監測和防范,發現險情時,要及時向當地政府和上一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報告。各縣、區政府要及時劃定災害危險區,設置危險區警示標志,確定預警信號和撤離路線。根據險情變化及時提出應急對策,組織群眾轉移避讓或采取排險防治措施,情況危急時,應強制組織避災疏散。
  3.預報預警發布。
  各級國土資源部門會同同級氣象部門實施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并將結果及時報告同級政府,有關信息要立即通知到地質災害危險點的防災責任人、監測人和該區域內的群眾,做好防災的各項準備工作。
  4.災情險情速報制度。
  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建立健全災情險情速報制度,保障突發性地質災害緊急信息報送渠道暢通。市、縣(區)政府和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接到地質災害險情報告后,要立即摸清情況,并按照有關規定向同級政府和上一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報告,屬于特大型、大型地質災害的,在向同級政府和上一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報告的同時,應直接報告省政府和省國土資源廳。
  四、應急響應
  (一)特大型地質災害險情災情應急響應(一級)。
  出現特大型地質災害險情或災情,市、縣(區)政府配合省政府立即啟動市、縣(區)兩級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地質災害發生地縣、區級政府應當迅速做好前期應急處置工作,并依照群測群防責任制的規定,立即將有關信息通知地質災害危險點的防災責任人、監測人和該區域內的群眾,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轉移群眾,并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及時劃定地質災害危險區,設立明顯的危險區警示標志,確定預警信號和撤離路線,組織群眾轉移避讓或采取排險防治措施,根據險情或災情具體情況提出應急對策,情況危急時應強制組織受威脅群眾避災疏散。
  特大型地質災害險情災情的應急處置工作,由省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具體指揮、協調,組織財政、國土資源、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交通運輸、水務、民政、氣象等有關部門的專家和人員,及時趕赴現場,幫助指導市、縣(區)政府和有關部門加強監測,采取應急措施,防止災害進一步擴大,避免搶險救災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員傷亡。
  (二)大型地質災害險情災情應急響應(二級)。
  出現大型地質災害險情或災情,市、縣(區)政府立即啟動市、縣(區)兩級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地質災害發生地縣、區政府應落實群測群防責任制,立即將有關信息通知到地質災害危險點的防災責任人、監測人和該區域內的群眾,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轉移群眾,并立即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及時劃定地質災害危險區,設立明顯的危險區警示標志,確定預警信號和撤離路線,組織群眾轉移避讓或采取排險防治措施,根據險情和災情具體情況提出應急對策,情況危急時應強制組織受威脅群眾避災疏散。
  大型地質災害險情和災情的應急處置工作,由市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具體指揮、協調,組織財政、國土資源、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交通運輸、水務、民政、氣象等有關部門的專家和人員,及時趕赴現場,幫助指導縣、區政府和相關部門加強監測,采取應急措施,防止災害進一步擴大,避免搶險救災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員傷亡,同時報告省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事態難以完全控制的由市政府向省政府請求緊急援助。
  (三)中型地質災害險情和災情應急響應(三級)。
  出現中型地質災害險情或災情,市、縣(區)政府立即啟動相關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應急指揮系統。
  地質災害發生地縣、區政府應當依照群測群防責任制的規定,立即將有關信息通知地質災害危險點的防災責任人、監測人和該區域內的群眾,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轉移群眾,并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及時劃定地質災害危險區,設立明顯的危險區警示標志,確定預警信號和撤離路線,組織群眾轉移避讓或采取排險防治措施,根據險情和災情具體情況提出應急對策,情況危急時應強制組織受威脅群眾避災疏散。
  中型地質災害險情災情的應急處置工作,由市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具體指揮、協調,組織財政、國土資源、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交通運輸、水務、民政、氣象等有關部門的專家和人員,及時趕赴現場,幫助指導縣、區政府和有關部門加強監測,采取應急措施,防止災害進一步擴大,避免搶險救災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員傷亡。
  (四)小型地質災害險情災情應急響應(四級)。
  出現小型地質災害險情或災情,縣、區政府立即啟動同級的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并負責處置。
  地質災害發生地縣、區政府應當落實群測群防責任制,立即將有關信息通知到地質災害危險點的防災責任人、監測人和該區域內的群眾,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轉移群眾,并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及時劃定地質災害危險區,設立明顯的危險區警示標志,確定預警信號和撤離路線,組織群眾轉移避讓或采取排險防治措施。根據險情和災情具體情況提出應急對策,情況危急時應強制組織受威脅群眾避災疏散。
  小型地質災害險情災情的應急處置工作,由縣、區地質災害應急防治指揮部具體指揮、協調,組織財政、國土資源、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交通運輸、水務、民政、氣象等相關部門的專家和人員,及時趕赴現場,加強監測,采取應急措施,防止災害進一步擴大,避免搶險救災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員傷亡。
  (五)應急響應結束。
  經專家組鑒定地質災害險情或災情已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后,由縣、區政府撤銷劃定的地質災害危險區,宣布應急響應結束。
  市、縣(區)政府將由其負責處置的地質災害險情或災情處置結果逐級報送上一級政府,并抄送有關部門。
  五、應急保障措施
  (一) 應急隊伍、資金、物資、裝備保障。
  加強地質災害應急防御與救災隊伍建設,確保災害發生后應急防御與救災力量及時到位。災害隱患點所在地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應急防御與救災演練,以提高應急專業隊伍應急防御與救災能力。
  市、縣(區)政府要根據近三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所需經費情況,將本年度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災經費納入各級財政年度預算,以確保地質災害應急工作的順利進行。要建立救治物資儲備制度,保證搶險救災物資的供應。有關部門、單位要建立用于災民安置、醫療衛生以及生活必需的搶險救災專用物資制度,確保物資供應,保證應急搶險救災隊伍技術裝備的及時更新。
  (二)通信與信息傳遞。
  加強地質災害監測、預報、預警信息系統建設,確保在地質災害發生前、災害處置過程中和災后重建中的信息暢通。充分利用現代手段,把有線電話、衛星電話、移動電話、無線電臺及互聯網等有機結合起來,建立覆蓋全市的地質災害應急防治信息網,并實現各部門間的信息共享。
  (三) 應急技術保障。
  市、縣(區)國土資源部門要做好技術儲備保障工作,可依托專業技術隊伍,組建多形式、多層次的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專家組,為地質災害應急防御工作提供技術支撐和服務。
  (四)宣傳與培訓。
  要采取多種形式,利用各種媒體,在全市廣泛開展宣傳地質災害防治法律、法規,宣傳地質災害防災、減災、避險、自救、互救知識,不斷增強社會公眾防災意識和自救能力。同時開展有針對性的應急防御與救災演練和培訓工作,使參與救災搶險人員做到業務精通、反應迅速、工作有序,處置高效。
  (五)信息發布。
  地質災害險情和災情的發布按市有關突發公共事件新聞發布應急預案執行。
  (六) 監督檢查。
  市國土資源局會同有關部門對上述各項地質災害應急防御保障工作進行有效的督導和檢查,及時總結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實踐的經驗和教訓。
  六、責任與獎勵
  (一)獎勵。
  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相關規定,對在地質災害應急搶險工作中貢獻突出的單位和個人進行通報表揚。
  (二)責任追究。
  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相關規定對在突發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工作中遲報、謊報、瞞報和漏報突發性地質災害重要情況,或者有失職、瀆職行為有關責任人嚴肅追究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七、附則
  (一)本預案如因機構調整等導致隸屬關系和職能部門變化時應及時修訂。
  (二)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相關附件:
來源: 本網 時間: 2013-11-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妞妞www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色蜜蜜麻豆| 97人妻天天爽夜夜爽二区|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日日五| 好男人好影视在线播放| 北条麻妃一区二区三区av高清| 中文字幕在线网站| 美女把屁股扒开让男人桶视频| 扒开女同学下面粉粉嫩嫩| 国产aⅴ激情无码久久| 中文字幕巨大乳在线看| 精品福利一区3d动漫| 怡红院免费全部视频在线视频| 啊轻点灬大ji巴黑人太粗| 中文字幕专区高清在线观看| 绿巨人app黄| 好男人视频网站| 亚洲美女视频网站| 67194成l人在线观看线路无码| 欧美成人国产精品高潮|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观看软件| 久久躁狠狠躁夜夜av| 被吃奶跟添下面视频|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免费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99九九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国产| 久久精品国产清高在天天线| 草草浮力影院第一页入口|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 情人伊人久久综合亚洲| 伊人222综合| 伊人影院中文字幕| 日韩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丰满麻豆videossexhd| 三级伦理电影网| 波多野结衣伦理视频|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久久中文字幕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