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府辦函〔2016〕35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2016年全市應急管理工作計劃》業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按照執行。 2016年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五次、六次全會精神,邁上應急體系建設“十三五”新征程的開局之年。各縣、區和各有關單位要認真按照《2016年全市應急管理工作計劃》有關要求,制訂相關工作計劃,以“嚴、深、細、實”的工作作風,狠抓落實,努力把全市應急體系建設成為“平安惠州”的堅強基石,為我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更好質量更高水平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作出新的貢獻。 惠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6年4月1日 2016年全市應急管理工作計劃 2016年全市應急管理工作的總體思路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及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省、市有關應急管理工作部署要求,圍繞“健全公共安全體系”目標,以進一步推進精細管理、精準預警、精確應急為核心,以體制創新、能力提升、機制完善、源頭治理、多方協同、社會參與為重點,加強應急平臺應用,加快構建“大應急”格局,為經濟社會安全發展發揮應有的作用。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健全應急管理體系 (一)科學編制實施應急體系建設“十三五”規劃。結合各縣(區)、各系統實際,科學編制和實施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十三五”規劃,出臺相關實施意見。(市應急委成員單位,各縣、區政府,大亞灣開發區、仲愷高新區管委會負責) (二)加強應急預案動態管理。按照省、市有關應急預案管理要求,編制、修訂完善基于情景構建的專項、部門應急預案及操作手冊,定期開展實戰演練、桌面演練、“雙盲”演練,探索建立應急預案定期評估制度。(市應急委成員單位,各縣、區政府,大亞灣開發區、仲愷高新區管委會負責) (三)深化應急管理體制創新。逐步實現市、縣兩級分管機關工作的領導同志分管應急管理工作,配齊配強應急管理工作人員,全面鋪開鄉鎮(街道)應急管理綜合服務站建設,加強應急管理體制創新頂層設計,推動應急管理辦事機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各縣、區政府,大亞灣開發區、仲愷高新區管委會負責,市應急委成員單位參與) 二、提高應急管理精細化水平 (一)建設完善應急指揮平臺。加快推進市應急指揮中心升級改造,推動各縣(區)應急指揮中心建設完善,整合各縣(區)、各有關單位應急平臺資源,形成上下貫通、左右銜接、指揮靈敏、運轉高效的應急指揮體系,充分發揮應急指揮平臺在應急體系中的核心主導作用,以信息化手段推動全市應急管理工作水平提升。(市公安局、應急辦,各縣、區政府,大亞灣開發區、仲愷高新區管委會負責,市應急委成員單位參與) (二)提升應急管理標準化水平。推進有關領域、行業突發事件防范和應對工作標準化建設,打造一批實用性和指導性強的應急管理地方標準,建立健全我市應急管理標準體系。(市應急委有關成員單位牽頭負責,各縣、區政府,大亞灣開發區、仲愷高新區管委會參與) (三)加強應急管理規范化工作。推動應急管理相關規定、配套制度出臺和修訂完善,進一步強化應急管理工作建章立制,重點出臺和落實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管理辦法、現場指揮官制度和現場指揮官工作規范。(市應急委有關成員單位,各縣、區政府,大亞灣開發區、仲愷高新區管委會負責 三、提高風險預防控制能力 (一)落實突發事件風險分級管控。全市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分系統、分領域、分行業制訂或落實有關突發事件風險隱患分級評估標準,市、縣(區)有關部門(單位)分級負責各類風險隱患的識別、評估、整改、監管,切實強化風險管理。(市發展改革局、經濟和信息化局、教育局、公安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國土資源局、環保局、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交通運輸局、水務局、農業局、林業局、海洋漁業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國資委、安監局、旅游局、食品藥品監管局、工商局、質監局、金融工作局、公用事業局、航空鐵路辦,惠州供電局、海事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銀監分局,市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城市燃氣發展有限公司,各縣、區政府,大亞灣開發區、仲愷高新區管委會牽頭負責,市應急委其他成員單位參與) (二)規范風險防控常態化工作。及時出臺全市突發事件風險隱患排查和整改工作意見或方案,確保突發事件風險隱患排查、評估、登記、整改、監管全過程建檔進庫,完善風險防控長效機制。(市應急委成員單位,各縣、區政府,大亞灣開發區、仲愷高新區管委會負責) (三)提升預防預測預報預警能力。加強對突發事件頻發區、易發區、薄弱區、敏感區的監測預報,不斷創新隱患評估與防范對策會商機制、完善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體系,推動精準預警能力進一步提升。(市應急委成員單位,各縣、區政府,大亞灣開發區、仲愷高新區管委會負責) 四、完善應急管理社會共治體系 (一)加強做好應急管理專家服務工作。做好應急管理專家換屆工作,出臺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專家組年度工作計劃,積極為應急管理專家參與突發事件現場調查處置、應急決策建議、專業咨詢、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持提供優質高效服務,進一步完善行政決策與專家決策相結合的應急管理決策機制。(市應急辦,各縣、區政府,大亞灣開發區、仲愷高新區管委會負責,市應急委成員單位參與) (二)加強第三方應急管理評估。探索建立健全應急能力評估機制,依托科研院所、專業機構、應急管理專家等,定期對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電、供氣、輸油等生命線工程開展應急能力評估。(市發展改革局、經濟和信息化局、公安局、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交通運輸局、國資委、安監局、公用事業局、航空鐵路辦,惠州供電局,市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城市燃氣發展有限公司,各縣、區政府,大亞灣開發區、仲愷高新區管委會牽頭負責) (三)加強公眾和媒體共同參與。進一步發揮公眾特別是基層信息員在突發事件信息報送中的作用,學習借鑒中山市發動公眾舉報突發事件風險隱患的經驗做法,探索建立重特大風險隱患排查和整改情況在各類新聞媒體上公布的“倒逼機制”。(市應急委成員單位,各縣、區政府,大亞灣開發區、仲愷高新區管委會負責) 五、提升應急值守和信息報告水平 (一)提升值守工作水平。按照《廣東省政府系統值班工作規范》(粵府辦〔2012〕55號)要求,扎實推進各縣(區)政府應急值守,帶動政府部門(單位)強化應急值守。強化節假日期間值守工作,隨機實地抽查領導帶班情況。(市應急委成員單位,各縣、區政府,大亞灣開發區、仲愷高新區管委會負責) (二)提升值守人員素質。配齊配強專職值守人員、加強業務培訓,鞏固強化“上調一級”做法組織政府系統值守人員跟班學習,提高值守人員專業化水平。(市應急委成員單位,各縣、區政府,大亞灣開發區、仲愷高新區管委會負責) (三)提升突發事件信息獲取和研判能力。充分發揮各級政府、各有關單位信息報告主渠道作用,加強對微博、微信、網絡媒體等互聯網信息監測分析,及時掌握、研判、報告突發事件線索和影響社會安全穩定的苗頭性、趨勢性、敏感性信息。(市應急委成員單位,各縣、區政府,大亞灣開發區、仲愷高新區管委會負責) 六、夯實公共安全基礎 (一)加強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進一步整治城市安全隱患、提升城市安全治理能力、提高城市安全管理水平,全力構筑城市公共安全屏障。(市應急委成員單位,各縣、區政府,大亞灣開發區、仲愷高新區管委會負責) (二)加強農村應急管理。完善市領導聯系縣(區)、縣(區)領導聯系鄉鎮(街道)、鄉鎮(街道)領導分片聯系村民(居民)的“點對點”應急責任機制,充分發揮鄉鎮應急管理綜合服務站在農村防災減災中的作用,探索推進“一隊多能”的鄉鎮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各縣、區政府,大亞灣開發區、仲愷高新區管委會負責,市應急委有關成員單位參與) (三)加強應急管理宣教工作。要創新宣傳教育方式,大力推進應急管理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進機關,特別是要抓好中小學生應急避險、安全救護、防震減災等知識普及教育,提高社會公眾防范風險意識和自救互助能力。(市應急委成員單位,各縣、區政府,大亞灣開發區、仲愷高新區管委會負責) 七、深化應急管理合作 (一)深入推進軍地應急管理合作。不斷完善軍地應急聯動機制,推進全市應急管理體系與國防動員體系有效銜接,進一步強化軍地聯合應對突發事件能力。(市應急辦,武警惠州支隊,75200部隊,惠州軍分區牽頭負責,市應急委其他成員單位,各縣、區政府,大亞灣開發區、仲愷高新區管委會參與) (二)深入推進應急管理區域合作。不斷完善和創新珠三角9市、深莞惠“3+2”城市、惠州3縣4區應急管理聯動機制,探索推進“一帶一路”應急管理合作,加強區域協同應對突發事件能力建設。(市應急辦,各縣、區政府,大亞灣開發區、仲愷高新區管委會牽頭負責,市應急委成員單位參與) (三)深入推進應急管理部門合作。通過整合資源、信息共享、協同應對、聯合演練等形式,建立起“協調順暢、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部門聯動機制,形成應急管理工作的強大合力。(市應急委成員單位,各縣、區政府,大亞灣開發區、仲愷高新區管委會負責) 八、強化應急管理督查督辦 (一)強化規劃(計劃)實施督查。督促各縣(區)、各相關單位認真實施本地、本系統應急體系建設規劃、工作計劃,加強總結、評估,注重交流、學習。(市應急辦負責) (二)強化較大突發事件處置督查。認真落實較大突發事件處置督查辦法,嚴格督查較大突發事件處置工作,確保處置措施落實到位、責任追究落實到位。(市應急辦牽頭負責,市監察局,市應急委其他有關成員單位參與) (三)強化風險隱患排查和整改工作督查。分系統、分階段對各縣(區)、各有關單位突發事件風險隱患排查和整改工作進行專項督查,對日常排查“敷衍塞責”、落實整改“蜻蜓點水”、履行監管“濫用職權”等不作為、亂作為的行為,堅決實行督查問責。(市應急委成員單位,各縣、區政府,大亞灣開發區、仲愷高新區管委會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