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當前所在位置: 首頁 > 重點領域信息公開 > 審批改革 > 改革信息
    選擇字體:  [               ] 雙擊自動滾屏 關閉
打印
【已失效】印發關于加強對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調整事項監管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惠市編〔2013171  

 

 


市直各有關單位:

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將《關于加強對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調整事項監管的實施意見》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在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編辦反映。

                      惠州市機構編制委員會

                          20131231


 

關于加強對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調整事項監管的實施意見

 


根據省委辦公廳、省府辦公廳《關于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意見》(粵辦發〔201224號)、省編委《印發關于加強對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調整事項監管的指導意見的通知》(粵機編〔201223號)和市委辦、市政府辦關于印發《惠州市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惠市委辦發〔201221)精神,為切實加強對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調整事項的監管工作,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按照建設“小政府、大社會、好市場”的總體目標,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緊密結合社會信用體系和市場監管體系建設工作,充分發揮和調動各類主體積極性,調整監管思路,創新監管方式和手段,落實監管責任,強化依法監管,實現從規范主體活動資格為主向規范主體活動行為和評估活動結果為主的轉變,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相適應的監管體系,切實維護市場秩序、促進公平競爭、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為建設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提供有力保障。

二、監管內容

(一)取消的行政審批事項。重點是監管原行政審批對象依法運作、提供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收費行為、內部信用管理制度建設以及信息公開披露等情況,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促使其依法依規、重質守信,提高服務水平。

(二)轉移的行政審批事項。重點是監管承接主體在承接期限內的資質條件、依法運作、轉移協議執行、工作質量績效、收費行為、信息公開披露、建立內部和行業自律管理機制等情況,以及原行政審批對象依法依規開展活動的情況。

(三)下放和委托管理的行政審批事項。重點是監管承接主體的承接能力,實施審批中執行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程序、時限和要求,以及建立行政審批監督制約機制等情況,促進其依法行政。

三、監管措施

要充分發揮政府、社會、公眾在監管中的不同作用,加快構建行政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公眾參與的綜合監管體系。各職能部門要針對調整事項逐項制定出臺具體監管辦法,根據市場發育程度、行業發展現狀,結合調整事項的特點、本部門工作實際等,綜合采取相應監管措施

(一)加大行政監管力度。著力構建“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體制。調整優化監管資源,將原負責審批工作的力量逐步調整用于監管工作。創新監管方式,從單一的書面審查等手段向利用信息化平臺暨現場執法檢查等各種手段相結合方式轉變;從以審批準入為主的事前監管向以執法查處為主的全過程監管轉變。加強日常監管,制定執法檢查年度計劃,開展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抽查,根據輿論、服務對象評價及年度報告所反映的問題,及時開展專項執法檢查。加大處罰力度,嚴厲查處違法違規行為,提高違法違規成本。進一步完善協調聯動機制,形成監管部門分工明確、溝通順暢、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實現資源共享,提高監管合力和應急反應能力。適當下移執法重心,減少行政執法層次。整合行政執法資源,加強行政執法協作,對監管職能相近、監管對象相同的部門,鼓勵實行聯合執法或綜合執法。加強對承接主體的監督檢查,及時糾正下級行政機關或受委托主體在行政審批中的違法違規行為。

(二)構建協同監管機制。加快培育發展和規范管理行業組織,促進行業自律管理,充分發揮行業組織在行規行約制定、行業內部質量、誠信評級和懲罰處置以及行業資質認定等優勢,提高行業自律能力,推動行業規范健康發展。積極探索創新社會組織協同共治模式,重點選擇涉及公共事務的領域,通過購買服務、委托等各種方式依法將監管過程中的事務性、技術性工作交給社會組織,切實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營造良好的輿論監督氛圍,充分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建立公眾監督激勵機制,提高公眾參與監管的積極性,鼓勵和支持公眾參與監管。

(三)提高信息管理水平。加大在監管工作中的科技投入,運用信息技術等現代監管手段,推動監管方式向專業化、智能化轉變。加強信息化建設,根據監管部門需求,建立全市統一、互聯互通、高度共享的監管信息平臺和信用信息平臺,共享監管信息,增強各部門行政管理的協同能力,搭建標準化、跨部門的協作流程和互動機制。進一步提高信息管理水平,歸集分析運用監管信息,提高政府監管的規范化、科學化水平。應用科技手段,加快建立監管對象信息披露制度,加強監管對象和政府監管行為信息公開,將監管依據、過程與結果對社會、公眾公開,為社會組織、公眾參與監管提供信息基礎。

(四)強化信用體系建設。全面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按照統一的信用信息標準和技術規范,加強社會成員信用信息的記錄、整合和應用,有針對性地建立健全監管對象的信用檔案。推進行業和部門信用建設,引導經濟組織、社會組織建立和完善內部信用管理制度,推行公開承諾守信制度,推動企業誠信經營、社會組織誠信服務和個人守信自律。推進公共聯合征信系統建設,重點對監管對象及其從業人員行為的信用信息進行記錄、收集、整理、歸檔,并納入信用體系建設,實現信用信息的交換共享。推動信用服務市場發展,促進信用信息的廣泛傳播和使用。監督和引導經濟組織、社會組織及個人誠信守法,加大守信激勵、失信懲戒力度,實現對守信和失信行為的聯獎聯懲。

(五)建立投訴預警機制。建立健全公眾監督投訴機制,暢通投訴渠道,充分利用互聯網、各種舉報電話等及時收集社會各界反映的監管對象服務質量、違反法律法規等投訴信息。建立跟蹤投訴處理機制,加強投訴數據整理分析,對有多次投訴或服務對象多次評價差的監管對象實行預警機制,更好地發揮輿論監督、網絡監督優勢。

(六)加強績效評估管理。充分發揮績效管理的導向和激勵約束作用,建立健全多主體參與的績效評估機制,設計科學、合理的評估指標體系,對職能承接主體開展的工作進行評估。重點對承接主體的投入、產出及其社會效果進行考核評估,確定其績效等級,并作為承接主體獎懲的重要依據,促進承接主體服務供給的優質高效和公平公正。

(七)完善技術標準體系。根據行業發展趨勢及特點,大力推動標準化工作,構建技術標準框架,創建或完善行業技術規范和標準并推廣應用。建立承接主體履行職責的標準化管理機制,對組成要件、實施流程、辦理結果等內容實行標準化管理,充分發揮標準的導向作用,規范和約束承接主體行為,防止自由裁量權的濫用。

(八)加強監管制度建設。強化依法監管,通過制訂或修訂涉及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事項方面的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和規范性文件,進一步明確政府監管的法律地位和各職能部門的監管職責權限、監管程序、監管方式、監管手段,規范政府監管行為;明確有關市場和社會主體的權利、責任和行為規范,違法違規的處罰措施,提高有關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標準,建立退出機制;完善社會力量參與監督的制度體系,建立激勵機制。

四、監管責任

加強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調整事項監管是鞏固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強協調配合,明確監管責任,落實監管措施,強化工作銜接,確保調整事項落實到位。各部門職責分工如下:

(一)市編辦。擬定加強監管的實施意見;督促指導各職能部門制定具體監管辦法;牽頭對各職能部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調整事項監管工作進行專項檢查;總結推廣各縣(區)、各部門監管工作的經驗做法。

(二)市監察局。對職能部門實施監管工作進行監督;建立政府監管工作績效評價機制;建立監管責任追究機制;落實監管問責機制,糾正監管工作中的違法違規行為。

(三)市法制局。配合制訂或修訂監管工作的相關規范性文件;完善加強監管對象信息公開的有關政策法規;對職能部門制定完善監管的規章制度、辦法措施提供法律指導意見;對各職能部門的相關監管辦法進行合法性、合規性審查,從制度上促進政府職能轉變。

(四)市民政局。牽頭構建社會組織綜合監管體系;建立健全社會組織服務管理能力評估辦法,引導社會組織建立健全規范運作、誠信執業、信息公開、公平競爭、獎勵懲戒、自律保障等機制;建立社會組織自律建設監督體系,健全以章程為核心的各項內部管理制度;健全社會組織信息披露、重大事項報告、誠信評估、財務審計監督等制度;建立健全社會組織登記與監管信息系統和服務信息網絡;完善社會組織執法檢查工作制度。

(五)市財政局。監督各職能部門在行政審批事項調整后執行有關財稅方針政策、財會制度的情況;加強對行政審批事項調整后各職能部門在財政預算、財政支出、購買服務等方面的指導。

(六)市物價局。做好行政審批事項調整后涉及的收費管理工作;指導開展價格和收費行為自律,規范各類價格及收費行為;組織指導對相關價格和收費行為的社會監督,受理和處理投訴舉報及信訪,查處違法收費行為和價格違法行為、價格壟斷行為等。

(七)市委宣傳部。指導媒體正確開展輿論監督,及時宣傳監管工作進展情況和成效,大力宣傳先進典型,著力創造良好輿論監督環境。

(八)市各職能部門。加強監管工作組織領導,充實監管力量,具體落實監管責任。牽頭制訂、修訂行政審批調整事項涉及的相關規范性文件。推動行業技術規范和標準建設。對承接主體開展業務培訓,指導下級對口部門做好監督工作。研究制定推動、支持社會組織、公眾協同監管的辦法和措施。對取消、轉移、下放、委托管理的各事項制定具體監管辦法,其中對取消事項,作為行政審批事項的子項取消的,可單獨制定監管辦法,也可對整項行政審批事項制定監管辦法;并入相關行政審批事項的,對并入后的事項制定監管辦法;作為中間環節取消的,由終審部門牽頭制定監管辦法。對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也要完善監管措施。市直有關部門自調整事項目錄公布半年內制定出臺各事項具體監管辦法,并報市機構編制部門、監察、法制部門備案。

 

 




相關附件:
來源: 本網 時間: 2014-10-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国产成人av在线播放 | 嗯嗯啊在线观看网址|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0| 亚洲精品你懂的| 欧美a在线视频| 国产无套露脸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网站| 五月亭亭免费高清在线|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性色欲网站人妻丰满中文久久不卡| 四虎永久精品免费观看| 一级毛片短视频| 稚嫩娇小哭叫粗大撑破h| 天天操天天干天天舔|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动漫| 91香蕉国产线观看免费全集| 澳门码资料2020年276期| 国产麻豆一精品一av一免费| 亚洲日韩欧洲无码av夜夜摸 | 天海翼黄色三级| 亲密爱人免费观看完整版 | 深夜A级毛片视频免费| 国产高清精品入口91| 亚洲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 国产精品乳摇在线播放| 日本边摸边吃奶边做很爽视频| 国产一级特黄高清免费下载| 三级台湾电影在线| 男女一边摸一边做爽视频| 国模吧2021新入口|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麻豆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扒开两腿中间缝流白浆在线看|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色碰人色碰人视频| 女人扒开腿让男人捅|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小说| 韩国出轨的女人| 好先生app下载轻量版安卓| 亚洲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