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惠博人文講壇第五講/“千年東坡·萬象鵝城”惠州東坡文化大講堂第十講《從西南到嶺南——蘇軾的自我完成之路》在市博物館舉行。講座由中共惠州市委宣傳部指導,惠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主辦,惠州市博物館、惠州市東坡文化協會、嶺南書院·豐湖書院承辦,惠州市惠城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惠州市惠城區教育局協辦。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陳才智做主講嘉賓。惠州廣播電視臺節目主持人藝文主持。 陳才智長期致力于唐宋文學與文獻研究,著有《元白詩派研究》《中國詩歌史》《釀雪齋叢稿》等,對王維、白居易、蘇東坡等唐宋詩人的研究頗有心得。 講座中,陳才智分析了蘇東坡的人生之旅,分為蜀地根脈、黃州蛻變、嶺南涅槃。他認為,眉山的山川形勝與人文底蘊奠定蘇東坡生命底色,受父親蘇洵治學態度影響,浸潤經史子集;早年學術訓練為日后 “海南三書” 奠定基礎,對生命本質的哲思初露端倪,家鄉山水塑造其儒家理想。到了黃州時期,則是生死淬煉中的思想覺醒,《赤壁賦》《定風波》等體現其思想融合與豁達。到人生晚期的嶺南之旅,則是天涯海角的精神圓融,包括從惠州到儋州的精神跋涉,完成從 “仕宦之我” 到 “天地之我” 的蛻變;初至嶺南面對困境,卻在日常中尋得生機,寄情山水且造福一方百姓等,蘇軾與嶺南彼此賦能,其作品展現歷經滄桑后的澄澈心境,是對儒釋道三家思想的圓融貫通。 “蘇東坡從西南蜀地到嶺南天涯的放逐之旅,是一部在困境中完成精神涅槃的生命史詩。”陳才智表示,蘇東坡自我完成之路是在儒家濟世情懷、道家自然哲思與佛家空性智慧的碰撞與融匯中,鍛造出 “人間至味是清歡” 的生命境界。 河南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楊光受邀參加分享交流。兩位嘉賓圍繞此書的選題策劃、內容創作、版式設計等多個維度,展開了深入而細致的探討。對話不僅詩意盎然,而且內容豐富,為惠州觀眾帶來了一場既富有文學韻味又滿載實用“干貨”的精彩盛宴。 參加本次活動的領導嘉賓有:海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阮忠,惠州市博物館館長鐘雪平,惠州市東坡文化協會顧問丘梓岐,副會長兼秘書長劉巧朋,以及協會的理事、監事、會員代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