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5月1日,夜郎對縛婁的問候——黔西南古代文物惠州特展開始在惠州市博物館預展。展覽設在惠州市博物館一樓珍貴文物展廳,開展后深受廣大市民和游客歡迎,節日期間紛紛前來惠州市博物館參觀欣賞,據不完全統計,五一假期免費開放期間,該展覽共接待觀眾10000余人。特別是展覽預展開放的第一天,就有專門慕名而來的市民觀眾,早早來到博物館大門口排隊等待,當天觀眾即突破4000多人次,大家不約而同前來參觀體驗,迎來了參觀小高峰。 為配合黔西南古代文物惠州特展,惠州市博物館此次精心挑選了6組,共計11件文物配合展出,其中一組水晶玦(6件)更是首次跟觀眾見面。這組神秘水晶玦為2000年惠州博羅橫嶺山墓葬出土,后經專家鑒定為西周時期水晶玦,在橫嶺山沉睡3000多年后,第一次在博物館公開展出,跟廣大市民觀眾見面!
這組水晶玦質地細膩,光澤感強。其中6件外徑從小到大分別是1.57厘米、1.6厘米、1.7里、1.76厘米、1.86厘米、2.00厘米,厚0.21—0.66厘米不等,質量0.8—1.8克。出土時整體保存狀態較好。 水晶自古還被傳有鎮宅、辟邪、供佛靈修、百福千祥的功能,也可使人心靈平靜,和諧純潔。古人認為,白水晶的磁場可攻破不良的氣流,凈化全身,使人體恢復健康,負能量消散后,即是好運的開始。 貴州興仁交樂6號墓出土的這件青銅提梁壺,為國家一級文物。整壺由器身、器蓋和提鏈三部分組成。器身造型為束頸,盤口,扁鼓腹,五棱喇叭形高圈足。肩部飾對稱鋪首銜環,肩腹部共飾弦紋七條。器蓋榫口與壺體卯口套合,蓋頂鏨刻四瓣漢代常見的柿蒂紋。半球形蓋鈕,上掛一環,方便提拉揭蓋。器蓋頂兩側還置對稱條形環耳。提鏈與器肩鋪首銜環套接,兩側鏈環均為16節。這種壺稱為提梁壺原因,即是因提鏈上一般設計有提梁。此壺提梁為半圓形,兩端飾龍首銜環,等級非常高,龍首銜環與提鏈套連,用手握住提梁,便可輕易將壺提起。“壺”這種有腹、長頸、有蓋、有系的容器,是古代的一種盛酒器。 
展覽宣傳折頁
(信息來源:惠州市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