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省委、市委“百千萬工程”決策部署,提升干部綜合素質和履職能力,8月11日-16日,由中共廣東省委組織部、中共惠州市委組織部主辦,惠州市農業農村局承辦的“惠州市實施‘百千萬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專題培訓班”在暨南大學順利舉辦。市直有關單位、縣(區)、鎮(街)的分管領導和業務骨干共56人參加培訓。 
本次培訓班充分考慮到實際需求和“百千萬工程”主責主業,綜合運用“專題授課+現場教學+交流研討”的方式開展教學。邀請了省相關部門領導、高校知名教授就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城鄉高質量融合發展、鄉村治理、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路徑、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等進行專題授課;前往廣州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佛山市禪城區紫南村進行現場教學;緊緊圍繞“百千萬工程”中心工作開展分組討論和集中交流,學員們互相分享工作經驗,共同探討如何解“難點”,打“痛點”,疏“堵點”。 
培訓期間,各位學員聚精會神學習思考,聯系實際研討交流,統一了思想認識、凝聚了智慧力量、鼓舞了干勁斗志,達到了預期學習效果。參訓學員紛紛表示要持續加強相關知識的學習理解和實踐應用,進一步補短板、強弱項,以新擔當新作為開創工作新局面。
學員微體會 張振東(龍門縣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縣長) 這次在暨南大學進行一周的培訓,整個日程安排緊湊,課程安排合理,教學形式豐富,有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和集中研討,特別是安排講課的老師不僅有深厚的理論知識,還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講授問題能夠追根溯源,深入淺出,結合實際,讓自己對“百千萬工程”,城鄉融合發展,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有了更為深入細致的了解,廓清了很多以前似是而非的概念,對未來的工作有了更多的啟發和思路。 吳曉快(惠東縣多祝鎮人民政府副鎮長) 參加惠州市實施“百千萬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專題培訓班,是一次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學習之旅。通過專家的深度解析和實地考察,我對“百千萬工程”的核心理念和實施策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課程中,我們學習了如何通過產業培育、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提升等手段,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實地考察中,先進地區的實踐案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他們通過精準施策,有效激活了鄉村的內生動力,推動了區域經濟的全面發展。我深刻認識到,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需要科學規劃、精準施策和持續創新,更需要政府、市場和社會的協同發力。此次培訓不僅提升了我的理論素養,更增強了我的工作信心。我將把所學知識和經驗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為促進多祝鎮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努力推動“百千萬工程”在多祝鎮落實落細。 楊志武(惠陽區三和街道辦副書記) 實施“百千萬工程”是省委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關于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決策部署的重大舉措,通過培訓深入學習,進一步明確了“百千萬工程”工作職責,理清了責任鏈條,擰緊了責任螺絲,提高了職責效能。惠陽區三和街道辦作為象嶺(智慧)科技千億園區的主陣地,秉承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統籌推進產業鏈協同、創新鏈培育和服務鏈提升,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奮力推動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加力提速實施好“百千萬工程”注入強勁動能。
陸明軍(博羅縣楊村鎮黨委副書記) 通過此次培訓,我全面了解了“百千萬工程”的深刻內涵和戰略意義。它為惠州市的城鄉發展指明了方向,讓我清晰認識到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性與緊迫性。培訓中,眾多成功案例展示了創新思路和有效舉措,如特色產業的打造、鄉村生態的保護與利用等。同時,也讓我明白,協調發展不僅要注重經濟增長,更要關注民生改善、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方面。我將把所學知識融入到工作中,積極為推動本地產業升級、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為吸引人才返鄉創業出謀劃策。相信在“百千萬工程”的引領下,惠州市定能實現城鄉融合、共同繁榮的美好愿景。 歐陽心怡(惠陽區沙田鎮黨委副書記) 這幾天聽了老師們的講課和現場參觀教學,使本人受益良多,下面就怎么做好“百千萬工程”一線施工隊長分享本鎮的一些工作做法,一是管好“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走好“最后一公里”,關鍵在小組,小組長人選至關重要,要提早介入,為下來工作做好準備。二是管好“錢”,鎮黨委、政府立好規矩定好方案,嚴格把控村組支出,從源頭上管好每一筆賬。三是管好“權”,完善好相關規程,將抓實“四議兩公開”制度為加強村級集體資產、資源、資金的“先手棋”,打好村級事務管理的“主動仗”,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用流程管事”。 陳莉華(惠城區河南岸街道黨工委副書記) 《暨南啟智 鄉村振興》 ——“百千萬工程”培訓有感 百年暨南承學訓,鄉村未來映心明。 千里求知意昂昂,村組善治聲鏘鏘。 萬眾齊心現代化,振興經濟新引擎。 強村紫南作典范,興農良策繪丹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