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惠州茶葉產銷對接活動在惠州市會展中心舉行,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科技合作部處長袁顯、惠州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陳洪出席活動,茶產業專家、茶葉行業協會、茶采購商代表和惠州茶葉生產經營主體齊聚一堂。本次活動由惠州市農業農村局、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主辦,旨在匯聚業界智慧共敘茶情、共謀合作,推動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融合發展,賦能惠州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活動現場熱鬧非凡,茶香四溢,惠州巖茶、柏塘山茶、惠東仙人茶、龍門南昆山毛茶等特色茶葉品種競相亮相,吸引眾多嘉賓駐足品鑒。產銷對接簽約環節將活動氣氛推向高點,22家茶商與惠州本地茶企成功簽約,簽約金額高達2628萬元。 
活動現場為惠州市第十五屆斗茶大賽獲獎者頒發了獲獎證書,表彰在茶葉品質與創新方面表現突出的企業和個人。 
袁顯指出,惠州市屬于珠三角經濟區,身處粵港澳大灣區,不僅有傳承千年的斗茶文化,其種茶和制茶歷史也獨具特色,優質茶眾多。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將在惠州毛葉茶原生境保護、生態茶園建設、標準化加工、品牌打造、人才培養等方面繼續提供科技支撐,與惠州農業農村局、茶葉企業一道,為惠州市茶業迎來新一輪的發展再發力、發好力。 陳洪表示,近年來,惠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品質立茶,以科技興茶,以文化美茶,以品牌強茶,名茶薈萃。目前,全市茶葉種植面積11.02萬畝,產量4322噸,產值約23億元。惠州正以“茶”為品牌,以綠色發展為引擎,做好茶旅融合富民文章,奏響鄉村振興和美樂章。真誠希望更多的專家學者獻計茶產業,企業深耕茶產業、發展茶經濟,共創惠州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在茶產業論壇上,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加工研究室研究員喬小燕博士、惠州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陳洪,惠州市茶文化促進會、博羅縣茶葉行業協會、惠東縣茶葉行業協會、龍門縣產業行業協會等有關負責人圍繞惠州茶的縣域特色和生態之路、科技創新、宣傳推廣,及各縣區特色茶園和產業發展作主題演講,深入探討推動惠州茶產業融合發展的有效路徑,為惠州茶走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之路凝聚共識、匯聚力量。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茶文化在惠州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廣泛的群眾基礎。單道開、葛洪、蘇東坡在惠期間親手種茶,并為惠州茶代言。近年來,惠州深入挖掘茶文化資源,不僅打造出“茶情惠州”這一標志性區域公共品牌形象,還推出一系列富有創意的文創產品,進一步提升惠州茶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茶葉產銷對接活動現場發布“茶情惠州”LOGO及文創禮盒新版本。新版LOGO將西湖、泗洲塔和羅浮山等巧妙地組合形成一個“惠”字,將茶文化和惠州文化深度融合。  
惠州氣候溫和,羅浮山脈、蓮花山脈、南昆山脈與東江,白盆珠水口、天堂山水庫等山水相連,四季云霧繚繞、散射光足,造就出惠州茶葉的好水好土好空氣的先天稟賦。此次活動正式發布龍門農民畫鄉溫泉康養之旅、惠州秋日鄉韻品味豐收之旅、柏里平安·茶韻飄香、惠城鄉村體驗之旅、東江紅都山海茶旅等五條最具惠州特色的茶旅路線。這五條路線巧妙串聯起惠州的山水資源與茶文化景點,讓游客沉浸式體驗惠州茶文化,同時為茶旅融合發展探索新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