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引下,惠州市龍門縣正以其獨特的地理和文化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各地新建40個、續建51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培育全產業鏈產值超100億元的集群139個,這為龍門縣特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市場機遇。 村企協作 激活村集體經濟新活力 位于龍門縣平陵街道的山下村作為廣東省革命老區村,依托豐富的紅色資源和優良自然生態,通過“三步走”戰略,推動村級集體經濟持續發展壯大。山下村圍繞農民富裕富足目標,依托紅四師休整地學習教育基地,充分盤活資源資產,并將農村碎片化資源集中轉化利用,通過“村莊聯動、創辦村企、項目帶動、集體參與”,推動村級集體經濟持續發展壯大。2023年,山下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39.89萬元。 龍潭鎮合頭村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發展蜜蜂養殖業,取得了較好成果。龍潭鎮合頭村通過創新實施“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成功推動了蜜蜂養殖業的發展,不僅增強了村集體經濟的自我發展能力,還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收入來源。合頭村的蜂蜜產品以其高品質贏得了市場青睞,合作社計劃在產品包裝設計上進一步融入龍門農民畫元素和龍潭鎮竹木特色元素,提升產品的文化內涵和市場競爭力。 多元產業 驅動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 走進永漢鎮低冚村紅色教育基地旁的柑橘園里,成熟的桔子壓滿枝條,村民手捧柑橘喜上眉梢。據悉,低冚村約有280多戶村民,去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增加至27.28萬元。這一成績的取得,得益于低冚村依托紅色資源和綠色生態,走出了一條“紅+綠”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道路。通過發展柑橘產業等扶貧項目,村集體經濟年平均收入達20萬元,比脫貧前翻了10倍,成功實現從省級貧困村到旅游特色村的華麗轉變。 地派鎮陳洞村依托得天獨厚的育茶環境,聚焦底蘊深厚的特色山茶,因地制宜打造山茶產業。陳洞村通過盤活荒地,成立茶葉專業合作社,打造“黨支部+合作社+企業+農戶”茶葉生產加工鏈條,走出一條以科學種管、群眾參與、品牌引領、茶旅融合的致富路。陳洞村的山茶以其獨特的品質和風味,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觀光及品嘗。目前,陳洞村山茶種植面積超150畝,種植茶樹約23萬棵,茶葉年產量達15000斤,年總產值約380000元。 特色產業的發展,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和特色產業的不斷發展,龍門縣憑借自身的資源稟賦和不懈努力,正逐步將特色產業打造成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實現從生產到加工再到銷售的全鏈條增值。這不僅促進了農業由傳統型向效益型、特色型轉變,還加快構建了彰顯地域特色和鄉村價值的產業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