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 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正式發布,明確提出要深入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建設美麗鄉村。惠州正大力推進鄉村環境整治工作,其中惠陽區作為示范之一,取得顯著成效。 系統化整治帶來鄉村蝶變 惠陽區新圩鎮花果村作為“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第二批省級擬培育典型村,曾經面臨著環境臟亂、黑臭水體等問題,如今通過一系列的整治措施,煥然一新,成為生態宜居的典范。花果村的環境整治工作由“兩委”班子牽頭,聯合各村小組,發動村民集中清理垃圾、治理黑臭水體,拆除廢棄泥磚房,有效改善村莊衛生狀況。2024年,花果村搶抓植樹黃金期,組織村民種植樹木700棵,同時推進“三線”落地工作,解決通信網絡線和電視線的“蜘蛛網”問題。此外,村里還對64棟存量農房進行了屋頂小披檐“微改造”,優化村莊整體風貌。新建的果園路、村委會停車場、為民橋橋梁擴寬等基礎設施,不僅提升村莊“顏值”,也為村民和游客提供便利。 村規民約助力生態建設 鎮隆鎮大光村另辟蹊徑,以村規民約為抓手,將“綠化美化”“垃圾分類”等條款納入其中,通過義務植樹活動和外立面改造,穩步推動村莊生態建設。2024年,大光村共開展6次義務植樹活動,植樹1000棵,打造綠色宜居家園。大光村文化遺豐富產,擁有惠州市最大的客家圍屋崇林世居。村兩委將“文化遺產,珍重愛惜”寫入村規民約,村民的保護意識顯著增強。同時,村里完成139棟小批檐外立面改造,提升村莊整體風貌。此外,村規民約積極倡導“勤儉節約、移風易俗”“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等理念,這不僅顯著提升村民生活品質,更為鄉村的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隨著“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深入推進,惠州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著力推進鄉村建設,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推動鄉村環境整治和生態宜居建設。惠州將借助數字化治理、智慧農業和文化遺產數字化展示等創新手段,進一步提升生態宜居水平,致力于為全省鄉村振興樹立全新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