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州蘆洲鎮嵐田村,往昔荒廢多年的土地如今生機勃勃。通過土地統一流轉,212畝沉睡的閑置地華麗轉身,成為現代化藍莓種植基地。這不僅實現了村集體和村民“雙增收”,還打造出綠色農業發展新樣板,生動演繹了鄉村振興戰略從規劃到落地的精彩篇章。 藍莓種植項目的順利落地,離不開蘆洲鎮、嵐田村兩級黨組織的科學謀劃與高效執行。蘆洲鎮黨委充分發揮引領作用,在項目推進全程,從牽線搭橋、土地流轉,到設施農用地審批、水電配套以及物流打通等關鍵環節,都配備“黨建服務員”跟蹤服務,為項目推進保駕護航。村“兩委”班子敏銳抓住農業產業升級契機,多次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挨家挨戶上門走訪,成功解決分散地塊整合難題與權屬爭議。經鎮、村兩級黨組織持續努力,全村100余戶的212畝土地借助三資平臺實現統一流轉,成功引進專業農業公司,建設藍莓產業園。 
嵐田村的產業轉型的關鍵,在于集中統一流轉閑置土地,并創新推出“遞增式租金+技術培訓就業”雙軌機制。以15年租期、每五年遞增100元/畝的彈性合約,消除農戶后顧之憂。企業針對果期采摘、分揀、包裝等用工需求,開展專項操作培訓。如此一來,村民不僅能收獲租金,還能憑借“技術農活”實現日薪150元的穩定增收。與此同時,嵐田村集體收入躍升至20萬+,達成村集體與村民共同增收的雙贏局面。 技術驅動方面,項目以現代農業技術為核心動力,集成基質栽培、智能水肥管理等先進技術體系,打破傳統種植對土壤條件的束縛。專用椰糠基質將pH值精準控制至藍莓最適宜生長區間,搭配以色列智能滴灌系統,實現水肥精準到株。這一舉措,相比較傳統模式,既節水節肥,又能確保果實均勻飽滿。此外,項目建立全流程品控體系,依據果徑(22+、18+、15+毫米)及成熟度分級分揀,以嚴格統一的標準保障產品銷售口碑。產業架構上,構建“科技種植—品控分揀—商超直供”短鏈體系,依托畝產3000斤、高精品果率的品質優勢,成功打入高端市場,同時預留采摘體驗等三產融合發展空間,形成“以銷定產、以技提質、以鏈增效”的良性循環。 
嵐田村藍莓種植項目的成功實踐,為橫瀝、汝湖等鄰近消費市場的鄉村地區,在盤活閑置土地、發展特色農業方面提供了寶貴借鑒。其配套的土地流轉機制、強村富民效果及產銷銜接經驗,盤活了閑置資源,鼓起了村民錢袋子,更為鄉村振興提供“產業—生態—富民”協同發展的實踐范本,助力鄉村邁向繁榮新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