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市農業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市農科所”)的科研人員手中競相傳閱著一封從該所示范基地寄送過來的、滿含感激之情的感謝信。字里行間的真摯話語,碰撞出農業科研與田間一線的絢麗火花,更書寫了現代農業發展進程中科技助力的動人故事。 
今年,市農科所依托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圍繞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的主要任務,加強糧食高產示范創建。通過聯合當地鄉鎮政府、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等,并與相關企業及村組合作,在全市建立了3個水稻優良品種及高效栽培技術示范基地,總面積1430畝,其中包括橫瀝鎮供銷農場800畝、龍門縣永漢鎮和麻榨鎮630畝。基地主要示范種植“野香優莉絲”絲苗米品種,并推廣水稻節水減肥低碳高效栽培、病蟲害統防統治和三控施肥技術等,旨在通過技術集成和推廣,為“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和惠州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 
近一年來,市農科所專家團隊多次深入示范現場實地考察。他們如同“農業診療師”,針對土壤改良、作物栽培、病蟲害防治等關鍵技術難題“把脈開方”,提供專業指導。在科研團隊和當地管理人員的共同努力下,今年早造水稻喜獲豐收。其中,橫瀝鎮示范點實測畝產濕谷1200斤,單產提升達15%;永漢鎮示范點最高畝產更達1280斤,經濟效益顯著提升。 
一紙感謝信,萬般鄉土情。這封感謝信,是農業科技基層推廣的生動注腳,是科技成果與生產實踐深度融合的溫暖縮影。接下來,市農科所將進一步展現農業科技工作者的責任擔當,憑借嚴謹的工作態度和精湛的專業技術,不斷探索農業增產增效新路徑,爭做“三農”工作的“智囊團”,助力農業從業者跑出豐收“加速度”,在廣袤田野上繪就“科技興農”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