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了媒體助力,博羅鄉村歌手大賽獲得更多的關注度。 
直播帶貨推介觀音閣旅游資源。 走進博羅縣的鄉村、景區和果園,不時可以見到手持直播設備的媒體人、新農人和網絡達人。他們通過鏡頭向全國觀眾推介博羅的山水風光和優質農產品,這是《博羅縣“媒體+”賦能“百千萬工程”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落地實施后的生動縮影。《方案》推行以來,“媒體+”行動為博羅的農業發展和旅游推廣注入新活力,不僅助力農業品牌打響,更推動鄉村旅游蓬勃發展。 如何讓“媒體+”在“百千萬工程”中發揮更大作用?博羅縣提前布局、精準施策。今年8月,博羅縣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博羅縣委宣傳部聯合印發《方案》,圍繞“百千萬工程”,整合政府、市場和社會資源,統籌“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的關系,構建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協同創新機制,培育“媒體+”新業態,最終實現“農業增效、農村增活、農民增收”的目標。《方案》不僅明確了“媒體+”的八項重點任務和五大目標,還細化了十七個具體項目,為“媒體+”賦能“百千萬工程”提供清晰指引和可操作性路徑。 八項重點任務落地實施 “媒體+”在深化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加快建設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工作中如何發力?《方案》明確提出八項重點任務:強化“媒體+市場”系統聯動,拓寬農產品產銷渠道;聚焦“媒體+文化”價值共創,提升農產品品牌內涵;推動“媒體+生活”交融共生,激活農文旅消費潛力;促進“媒體+產業”深度融合,培育現代農業發展動能;加速“媒體+品牌”轉化增效,擴大特色農產品影響力;深化“媒體+科技”協同創新,賦能農產品全鏈條升級;建立“媒體+智庫”協同機制,打造農業品牌“最強大腦”;搶占“媒體+整合”戰略高地,引領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 博羅是農業大縣,2024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66.17億元,穩居全市第一。荔枝、龍眼、葡萄、檸檬、藍莓、石榴等特色水果深受廣大食客喜歡,撐起博羅百姓增收致富的一片天地。《方案》實施后,有關部門及媒體人根據部署,強化“媒體+市場”系統聯動,拓寬農產品產銷渠道。今年龍眼季,自媒體人、新農人、當地媒體等走進公莊鎮果農王曉暉的果園直播帶貨。“通過網絡直播,龍眼直接從果園發往消費者手上,少了中間環節,能讓外地消費者吃上更加新鮮的羅浮山龍眼。”王曉暉笑著說,“媒體+”助力讓果農的龍眼賣得更好、銷得更遠。8月底,湖鎮鎮埔頭村的黃晶果上市。當地政府組織自媒體進行直播帶貨,黃晶果一周內一售而空。“媒體+”賦能進一步開拓了博羅農產品營銷模式,這不僅提升了產品溢價能力和農戶收益,更構建起以信任為基礎的產銷直連新機制。 除了“媒體+市場”外,“媒體+產業”“媒體+品牌”等其它任務也在有條不紊地落地中。其中,在“媒體+產業”方面,博羅正積極與媒體開展項目共建、運營合作和品牌打造,協同打造一批“媒體+產業”深度融合樣本。計劃圍繞博羅特色優勢產業,建立“產品+品質+品牌+市場”產業鏈條,推動三黃胡須雞、蔬菜、茶葉、荔枝、預制菜等特色產業建設,全鏈條助力高質量發展。在“媒體+文化”方面,探索“展示+體驗+產品”模式,支持羅浮山景區、客家婆景區、清水湖農莊等鄉村酒店(民宿)植入當地非遺文化元素,開發農業非遺和中醫藥康養體驗產品。加強與順豐驛加易選、美團小象超市、抖音等電商平臺及物流企業深度合作,打造一批“小紅書村”“抖音村”“拼多多村”“盒馬村”。 推動“媒體+”行動項目化常態化 為確保“媒體+”行動有效實施,博羅縣要求各鎮(街)、各部門高度重視,加強協同聯動,形成工作合力,實現“媒體+”工作項目化、制度化、常態化、平臺化、品牌化。強化平臺功能,提升賦能實效。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惠州)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集約功能,進一步強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服務基層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的功能,全面推動博羅“網絡強村”建設走深走實。強化人才培養,深化技術應用。開展“媒體+”人才培訓,培育懂生產、懂市場、懂媒體的新農人。應用AI、大數據技術,優化采編發流程;探索農業數據在宣傳推廣、市場分析、品牌建設中的應用。 值得關注的還有,該縣把“媒體+”賦能“百千萬工程”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行動具體化、精準化,列出具體項目表。記者留意到,項目表中共有八大類、十七項,每一項都落實到具體的責任單位,讓建設行動更具可操作性。如,在“媒體+市場”中,有三項分別為對接大灣區市場、深化區域協作和拓展展銷平臺。在對接大灣區市場中,依托粵港澳大灣區(惠州)綠色農產品基地,建立博羅農特優產品庫,組織產銷對接,推動農產品入灣出海。在“媒體+文化”中,注重創新營銷模式,運用“短視頻+直播+線下體驗”推廣非遺產品;講好農業品牌故事,復制福田菜心、羅浮山荔枝等成功經驗。 博羅自然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具備打造全國影響力農產品品牌的良好基礎。接下來,博羅將持續實施“媒體+”行動助力“百千萬工程”,深化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加快建設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為“百千萬工程”注入強勁動能,助力建設千億級高質量發展強縣。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李燕文 通訊員博羅宣
|